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福建省厦门市和东山县养殖牛蛙“肝肿大病”的病原菌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等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确认引起牛蛙“肝肿大病”的病原为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  相似文献   
2.
以成体牛蛙脑垂体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克隆到牛蛙生长激素基因(bullfrog growth hormone, bfGH)cDNA编码序列,其长度为651 bp,编码的前体GH蛋白序列经BLAST分析,与已报道的牛蛙GH蛋白质序列AAB24792、AAB19428、CAA31038的同源性分别为98.1%、96.3%、95.3%,其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AY251538;将bfGH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成牛蛙GH原核表达载体VGBfGH,转化BL21(DE3)E.coli得  相似文献   
3.
牛蛙迟缓爱德华氏菌变异株K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H5.8~6.0的普通培养基从厦门同安某牛蛙养殖场患病的牛蛙肝脏分离到细菌K,但在pH7.2~7.4的普通培养基中几乎分离不出.对该菌株进行人工感染、生理生化特性、药物敏感等一系列试验,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接触酶、硝酸盐还原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甲基红阴性,确认该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siella tarda)甲基红阴性变异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PVP-I、高锰酸钾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素对牛蛙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影响牛蛙胚胎发育的四种主要环境因素作了系统的研究。牛蛙胚胎发育的上限致死温度为36℃,下限温度为12℃,适宜温度为20~33℃,最适温度范围为26、30℃;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在水温30℃时,胚胎发育的速度比在20℃时快一倍。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不同,在心跳期以前,水中溶氧量必须保持在3.5mg/升以上;在鳃盖完成期以前应保持在5.1mg/升以上,29天以上的蝌蚪对溶氧的要求又比较低。孵化用水的pH值应保持在6.5~7.5的范围内。剧烈的机械振荡对早期胚胎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HACCP体系的基本原则 ,为牛蛙加工过程设计了一套适用的HACCP计划 .确立了冰冻牛蛙加工工艺流程 ,通过对牛蛙加工过程的潜在危害分析 ,找出牛蛙加工过程的控制点 ;确立了接收活蛙、取内脏、冷却、真空包装、冻结过程、贮存六个关键控制点 ,确立了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和频度以确保符合临界值以及纠偏措施 ;确立了验证HACCP体系的正常有效的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6.
牛蛙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牛蛙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在湖南地区,雄性牛蛙的性成熟年龄是1年,雌性是1—2年;4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产卵季节;由于年龄和体重的差异,产卵前卵巢系数为12.6—27.6%,产卵2—5万个;产卵后卵巢系数为2—6%;一年一度产卵一次,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牛蛙卵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分为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泡期、生长卵泡期和成熟卵泡期。雌蛙达到性成熟年龄以后,随着季节的运转,卵巢也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而季节的变化对精子的发生影响不大,成熟雄牛蛙在任何季节都有成熟的精子存在,只是数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7.
蟾蜍和牛蛙皮肤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了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特点,并用阿尔辛蓝-番红(AB-S)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了组化分型.结果表明,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层中,少量分布在表皮层中,蟾蜍皮肤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数均极显著地高于幼体和牛蛙成体(P〈0.01);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均为黏膜肥大细胞,是参与构成皮肤黏膜免疫的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8.
不同饲料对牛蛙机体主要养分组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喂不同饲料对牛蛙机主要养分级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价饲料组牛蛙整体中粗蛋白、钙、磷的含量分别比蚕蛹组高42.41%、81.32%、87.50%,而粗脂肪含量比蚕蛹组低118.11%;必需微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蚕蛹组。牛蛙腿肌中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的含量与峡谷组间十分接近;在微量元素上,全价饲料组牛蛙铜、铁的含量比蚕蛹组高31.00%、92.06%,而锌、锰的含量则差  相似文献   
9.
用甲胺磷、草甘膦对牛蛙蝌蚪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每间隔2 h观察、记录一次牛蛙蝌蚪的自然状况、死亡尾数、体色及活动状况;同时测定水温、室温、及水体溶解氧。结果表明,甲胺磷对牛蛙蝌蚪的24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0.83 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83 g/L;草甘膦对牛蛙蝌蚪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1.57g/L,安全质量浓度为1.157 g/L。  相似文献   
10.
选用牛蛙与斑马鱼作为两栖类和鱼类的代表,以牛蛙十二指肠、牛蛙肾、斑马鱼肠作为VDR检测的潜在组织器官,通过对选择的组织进行蛋白质提取,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VDR的组织分布,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为两栖类、鱼类中的VDR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并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