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屠鲁英  司敬国 《科技信息》2007,(18):204-204,71
牛虻》是一部充满强烈情感冲突和震撼力的悲剧小说。本文集中围绕主人公牛虻与蒙太里尼、与琼玛之间的感情纠葛,揭示了隐藏在人伦冲突背后的无可逃脱的人性的两难,正是这绝望的两难构成了小说持久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2.
赵力 《科技潮》2006,(5):46-47
我们既然和这些小东西共同拥有着城市,想视而不见地躲开它们显然不伟惟一的诀窍是我们必须学会与它们一起生活,因为我们是无法消灭它们的。  相似文献   
3.
伏尼契在塑造牛虻的时候,赋予他许多独特的心理特征。对泄密的恐惧、对黑暗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为克服这些恐惧,牛虻所采取的躲在假面具后面以求自我保护的防御心理,构成了牛虻人性中的弱点。牛虻超越弱点,走向人性辉煌和人格完美,是小说最动人之处,也是小说最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4.
Letter来信     
《世界博览》2014,(19):2-2
@老猫pro:周末一肚子的不顺!好在买到新的《世界博览》。 @Kelly_陈歌:我十几年没看书啦,在我心里的书有《红楼梦》《宋词三百首》、张爱玲《金锁记》、茅盾《蚀》三部曲、三岛由纪夫《禁色》、伏尼契《牛虻》。武侠看过金庸、古龙.最中意《天龙八部》《小李飞刀》。杂志就是《中国国家地理》和《世界博览》啦。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毒素研究室赖仞小组,通过对牛虻唾液腺分泌物中蛋白质和多肽的结构和药理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了多种抗血栓、抗血液凝固的多肽和蛋白质,以及免疫调节多肽和抗菌多肽。研究人员采用生物化学、蛋白质组学和药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牛虻唾液腺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从牛虻唾液腺中获得了新型抗血小板集聚因子等9大类生物活性物质,揭示了虻虫(牛虻的中药材名)作为重要传统抗血栓中药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多种作用于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先导结构分子,从而成功揭示了牛虻从其宿主获得血液的分子药理机制,解释了与其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与语言交流相比,非言语交流形式的描写更能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感受,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逼真,更有感染力。在小说《牛虻》中,作运用多种形式的非言语交流如人物的表情、眼神、声音、手和身体的动作、衣着打扮和随身物品、生活环境等,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小说中的牛虻(亚瑟)、琼玛、蒙太尼是主教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正是作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非言语交流的形式,才使得小说《牛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研究非言语交流形式,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而且能提高我们鉴赏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牛虻》中译本中人物形象的删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尼契的处女作《牛虻》的主人公牛虻为影响中国近三代人的英雄人物,对二十世纪50年代初我国出版的《牛虻》译本中人物形象作一历史研究,探讨《牛虻》译本中有关人物的删节与当时受政治意识形态制约的诗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对建国时期文学翻译中的人物存在的种种偏离现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的人格生成理论出发,牛虻抑郁质气质的形成来自于家族遗传和早期教养方式;他少年期生活的突然变故和艰辛的流亡生涯是促使其性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重组的决定性因素;而他内心情感的强烈冲突和矛盾,则是其人格多面性、异组性和内在同一性等动态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