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0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345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233篇
教育与普及   29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526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listatin)联合用药的抗肿瘤作用,构建TRAIL与kallistatin双表达的重组质粒pAM-CAG-Kal-IRES-TRAIL,将重组质粒转染A549,LO-2,NCI-H446和Hela细胞,考察其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双表达载体能同时表达TRAIL与kallistatin,且均能分泌至培养基中;TRAIL与kallistatin联合表达对肿瘤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诱导肿瘤凋亡的作用也明显增强,说明联合表达TRAIL与kallistatin能够增强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单原子催化剂(SACs)具有高原子利用效率以及高催化活性,在各种催化体系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原子级别的活性位点与天然的金属蛋白酶类似,因此单原子纳米酶(SAzymes)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而金属有机框架(MOF)由于其具有高孔隙率的特点,可以作为合成SAzymes的前驱体.该文总结了使用MOF前体/模板构建SACs的合成策略,以及SAzymes的生物应用,提出了基于MOF衍生的SAzymes的发展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关键酶,目前主要利用红酵母PAL进行转化,但红酵母PAL稳定性较差,妨碍了其工业化的应用。该研究将交联酶聚体和印迹酶的制备方法相结合,制备出新型固定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印迹交联酶聚体,筛选出最优的底物印迹分子,并考察了该固定化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反式肉桂酸是制备印迹PAL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底物,所制备印迹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值分别是50℃和10.5,并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连续催化9个批次后,仍保持了32%的酶活保留率。  相似文献   
4.
5.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景教、袄教等相继迅速败亡,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仅仅因为武宗一纸诏书景教即灭绝是解释不通的,宗教离不开政治,但宗教等意识形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中国内地灭绝是因为景教在华未能成功实现本土化,本土化失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走上层路线,而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没有重视培养汉人中的骨干力量。安史之乱后,在由盛转衰中形成一种仇外、排外的社会心理,武宗灭佛时期中亚景教教士一遭驱逐,汉人信徒因骨干力量缺少遂成散沙之态。景教于是灭绝。  相似文献   
6.
7.
阿米诺酶是集糖化、发酵、生香于一体的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复事酶,将其应用于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和双轮底工艺中,可以减少用曲量,能够在提高酒质的基础上改善发酵效果,明显提高产、质量,提高出酒率。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引用22篇文献,以标记酶为分类,对酶标记伏安免疫法的进展作了较详细的评述,阐明了其基本原理、实现条件、各种可行途径、检测技术及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玉米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长期以来传统方法加工的玉米粉因口感粗糙、苦涩而令人厌食。我国科研人员最近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出的玉米高筋粉,不仅保留了玉米的营养和清香,而且口感细腻、筋道、滑爽,可做出面条、水饺、馒头等“金色”食品,被称为“21世纪的第三大主食”。现将玉米高筋粉的生物酶化生产技术“解密”如下,仅供从事玉米加工的个人或企业参考。(1)酶化改性。将清除杂质的优质玉米放进注入饮用水的水池中浸泡,同时加入玉米重量0.5%的酵母蛋白质晦,将水温保持在4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