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在向中国的旧制度旧思想作彻底批判的同时,终其一生关注着妇女问题。鲁迅极力反对古代圣人的节观,并在众多作品中,痛斥节观的泯灭人性,呼吁让每个女性都生活在自然的天空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李善兰和伟亚力合译《代数学》的主要内容分析,认为《代数学》中的语言系统采用了中国传统数学的语言模式,逻辑推理也是来自于中国传统代数学思想之中。并且,从科学史角度来看,《代数学》首次引进了西方符号代数学的内容体系,是在中国传统代数学思想影响下进行的一次西方半符号化的代数学传播,使我国传统代数学的发展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后来中国传统代数学的完全西化作了重要铺垫。  相似文献   
3.
在查阅西方文献的基础上,考证了“中国定理”的来源,指出它是李善兰发明,由英国新教传教士伟亚力首次披露的。分析了李善兰得出“中国定理”的思路,并详细记述了由“中国定理”引发的讨论。最后指出中国数学史论著中有关论述之错误。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6,(3):55-55
据《辽沈晚报》报道,谁还不会拍巴掌啊?可你能拍巴掌治病吗?能把巴掌拍得世界第一响吗?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的马宏做到了,今年60岁的他站在2.5米击掌的声音达到了97.7分贝,如同放了个鞭炮,  相似文献   
5.
译名“化学”的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一词不见于清末以前的典籍,乃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创制的新词。1855年春,王韬从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口中得知“化学”并记录于自己的日记中,1857年墨海书馆出版《六合丛谈》,伟亚力向中国读者介绍西方诸学,“化学”首当其中,这是“化学”首次用于正式出版物,有理由相信伟氏的“W为源于王韬。”化学“通过《六合丛谈》为中国士子所知,并传入日本,取代了译自荷兰语的舍密”成为汉字使用国家共同的译词。  相似文献   
6.
<正>翻开厚重的科学史册,1687年7月5日这一天的记录堪称是浓墨重彩。就在这一天,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标志着物理学革命的新纪元已经到来。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发现,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假说,首次创立了一个地面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的严密体系,完成了"天上力"与"地上力"的统一,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海王星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在当时这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思维与计算的胜利,也是科学史上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业绩,至今仍被许多人称为“笔尖上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李善兰和伟亚力合译著作《代微积拾级》原始文献内容的分析和讨论,为研究19世纪末西方数学传播史提供文献支持。译著的主要内容有解析几何、微分学和积分学。通过内史研究,结果得出解析几何、微分学和积分学是第一次系统地在我国传播,首次从内史角度对其中的解析几何、微分学和积分学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得出《代微积拾级》的翻译出版是在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下与对西方数学半符号化的接受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代微积拾级》首次引进了西方分析学的内容体系,并使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9.
李琪 《科技信息》2010,(31):I0145-I0145
本文通过解读短篇小说《魔桶》中的主要人物并分析作品的创作手法,揭示蕴含于作品中的深刻含义——追求新生活、具有坚韧、责任心的美好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六合丛谈>中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经典力学和化学传播的来源与内容作分析讨论,为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科学传播史提供文献支持.方法 原始期刊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 最早传入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和许茨(George Scheutz,1785-1873)计算技术等数学知识;传入的物理学内容主要涉及杠杆、轮轴、滑车、劈、斜面、螺旋、万有引力等;传入的化学涉及化学定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贵金属提取、化学元素、化合、化学热、化学力等.结论 <六合丛谈>传入的力学知识不同于明天启六年(1626)王征(1571-1644)传入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时代的机械力学,而是牛顿之后的经典力学.化学传播则首次为中文"化学"一词准确定义,并归入自然科学序列,比之前王韬(1828-1897)仅在日记(1855)中提及"化学"一词和之前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的<博物新编>(1855)仅提及相关知识是一大进步,从而一扫"炼学"、"质学"、"舍密学"等含混命名,在汉字文化圈发生深远影响,并使传入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