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是指示珊瑚白化、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本文根据2015年5月对南海黄岩岛珊瑚礁的生态调查和样品采集,在潟湖内识别出5科10属20种珊瑚,对20种共36个珊瑚样品的共生虫黄藻密度分析得出:黄岩岛潟湖内珊瑚的平均共生虫黄藻密度为(2.36±1.20)×10~6 cells/cm~2,变化于(0.86~4.24)×10~6 cells/cm~2,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即枝状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1.42±0.39)×10~6 cells/cm~2,远低于块状珊瑚(2.90±0.87)×10~6 cells/cm~2;黄岩岛潟湖内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显著高于南海其他珊瑚礁区,如南海南部的南沙群岛、南海北部的三亚湾等,表明相比于南海其他珊瑚礁区,黄岩岛潟湖内的珊瑚处于相对健康状况。但2015年的异常高温导致了全球主要的珊瑚礁区大面积的珊瑚白化,黄岩岛也出现高SST异常,结合NOAA卫星的热区图(Hotspot)和周热度指数(DHW)及现场调查的结果,本文推测2015年的高温并没有导致黄岩岛潟湖内的珊瑚发生白化。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关于黄岩岛的珊瑚共生虫黄藻的密度,为全面评估南海珊瑚的健康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古汉语来看,"潟"表盐碱地之意。古代没有严格的字形规范,常常会出现书写者弃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的情况,古代常将"潟"写作"泻(瀉)""舄""舃"。从现状来看,潟湖实际上是海岸带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潟湖"与"潟"字之义密切相关,而与"泻"义无涉,"泻湖"应作"潟湖"。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小海潟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小海潟湖沉积物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化学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以及pH值、有机质含量等一系列指标的基础上,总结出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6000a以来的气候、海平面变化曲线,概括出这一区域6000a以来的环境演变大致经历了:6000~3400a BP气候温暖湿润,相对海平面较高时期;3400~1600a BP气候趋向干凉,海平面相对较低的过渡时期;1600aBP以来气候温湿,海平面有上升趋势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老爷海是海南岛东岸的一处潟湖,受强烈人类活动(尤其是养殖活动)影响,其水体富营养化并伴随低氧.在选取的旱季和洪季(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老爷海适值低氧期间,对老爷海开展了针对溶解氧和有机质的采样与观测.结果显示,春季潟湖低氧强烈,个别站位表层水溶解氧也仅为50%,夏季则在底层也存在低氧.在这样的背景下,春季...  相似文献   
5.
从古汉语来看,“潟”表盐碱地之意。古代没有严格的字形规范,常常会出现书写者弃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的情况,古代常将“潟”写作“泻(瀉)”“舄”“舃”。从现状来看,潟湖实际上是海岸带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潟湖”与“潟”字之义密切相关,而与“泻”义无涉,“泻湖”应作“潟湖”。  相似文献   
6.
以地学学术著作、成果中频繁出错的科技术语黏土、潟湖、疍民为研究对象,从追溯黏(粘)、潟(泻)、疍(蛋)的混用原因、考读权威工具书的视角对三词的真伪进行辨析,结合语素构词理据,认为“黏土”应读作“niántǔ”,不应该写作“粘土”或有其他的读音;“潟湖”应读作 “xìhú”,“泻湖(xièhú)”是旧读,应予以淘汰;“疍民”独立承担着“以船为家、从事渔业或航运的水上居民”的词语表述功能,“疍民”不能写作“蛋民”。  相似文献   
7.
陈国芳  谢飞跃 《太原科技》2007,165(10):77-78
介绍了太原西山石膏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太原西山一带石膏矿床的成矿作用及沉积环境,就太原西山石膏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述了该矿床的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重嵌套的非结构网格建立七里海潟湖水动力和物质输运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潮位、流速和流向进行验证,结合卫星遥感影像资料,模拟1950—2018年七里海潟湖地貌演变过程,利用水体冲刷时间尺度探究不同工况下潟湖水体交换能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径流改变较海平面变化对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挡潮闸的开闭是影响潟湖水体交换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时潟湖围垦降低了纳潮量也减弱了水体交换能力,但降低幅度较小;潮汐通道工程的变化是影响水体交换能力的主要原因,潮汐通道由弯曲变为顺直及其拓宽均增强了潟湖的水体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渤海湾沿岸具有双导堤工程的单一潮汐汊道的华北最大海岸潟湖—七里海潟湖为原型建立理想模型,通过设置包括临界侵蚀应力、临界淤积应力、泥沙沉速、初始床面高程和径流量等影响潟湖地貌演变的相关参数,得到理想模型达到稳定状态后的纳潮量P和潮汐汊道断面最大流量Qm。分别建立其与潮汐汊道断面面积A的相关关系式以表征潮汐汊道稳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在表征潮汐汊道稳定性方面,Qm?A关系较P?A关系的拟合效果更佳。分别利用Qm?A关系以及泥沙净冲淤量计算得到潮汐汊道和潟湖稳定所需时长,对比结果表明潟湖明显滞后于潮汐汊道达到稳定状态,临界侵蚀应力对潮汐汊道稳定性影响更大,而临界淤积应力、泥沙沉速和初始床面高程对潟湖稳定性影响尤为显著,径流量对潟湖和潮汐汊道稳定性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