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德政观可以用"仁礼同构"来概括,孔子努力身体力行并且也是这样要求他的学生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德行派弟子如颜渊看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历史上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了解这一差异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论联省自治的原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省自治的产生是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和地方军阀产生合力的结果。但是,联省自治思潮与运动一开始就将斗争锋芒直指北洋军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地方军阀的地方割据。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是联省自治思潮的鼓吹者、联省自治团体的组织者、联省自治运动的直接发动者,因而是运动的原动力,地方军阀则是附合者,而且是别有用心的。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大文学的背景下审视中国新诗的构建与发展,它在主动接受世界文学现代性的同时,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呈现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独特风格。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建构最初时的突破与传承,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重建过程中的回归与寻根意识,中国新诗在努力寻找个性的自我和未来,构筑诗歌的心灵之城,形成20世纪中国新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现代派文学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然而它的出现不是突如其来的。从现代文学派的美丑观念、英雄观念和战争观念看,现代派文学有时代发展的足迹,它是从文学史上审美观念继承、发展、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管接头标记自动压印机”原理方案的构思过程,说明产品原理方案设计的功能论方法的一般原理和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与旧、西化与国粹两军对垒、剑拔驽张的激烈氛围中,在非此即彼、非敌即友的二极对立思维模式中,人们长期对学衡派作了严重误读,学衡派的实质是一种来自西方白壁德新人文主义的眼光,在西方眼光与学术上与新文化运动主流并无二致,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流;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流有着歧异与不同:在引入西方文化上,反对失于一偏。在对街中国固有文化上,反对对传统一概涤荡的激进言语。他们在主观上试图超越两极对立的思想来探索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出处。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其实质仍是一种西方眼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原则和基于现行规范的法律知识,相对轻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法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案例教学法面临的问题做出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台湾学者陈满铭教授建立了科学的章法学体系。本文对这一体系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研究计算机软件CAI开发方法学的意义,并介绍了字处理软件Wordstar的教学软件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法学研究中 ,没有任何一种部门法比生命法与伦理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 ,探讨生命法学中的伦理问题 ,是生命法学的重要课题。随着生命科技的高速发展 ,千百年来陈陈相因的传统社会关系正受到严重的冲击 ,并因此提出了种种匪夷所思的“法制需求”。对这些法制需求 ,或顺或逆 ,都将引致伦理观的严重冲突。何去何从 ,孰是孰非 ,众说纷纭 ,观点往往针锋相对。显然 ,生命法学对此应责无旁贷地作出回答。至于是非对错 ,当然只能由实践来判定。一、生命法的历史沿革和新时代的挑战作为调节生命社会关系的生命法 ,在近代以前的数千年里 ,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