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斑节对虾的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al)养殖种苗的新方法,于2003年4~9月在广西合浦山口虾场进行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斑节对虾的混养试验。试验池塘2口,大小相等,面积共2.6hm62,水深1.2~1.5m。试验结果是,总产虾蟹3775.6kg,其中锯缘青蟹947.6kg,对虾2828.0kg。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养到成体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达12.8%。  相似文献   
4.
海水不同品种混养的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在珠海万山海洋开发区小蜘洲岛细洲湾进行的海洋经济鱼类和贝类的不同混合养殖模式的实验研究,通过比较各项水质指标,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环境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养和混养养殖模式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单品种养殖比鱼贝混养的引起的富营养化程度更为明显。不是随意的鱼类和贝类混养都可以达到好的生态效益,只有在大量可靠的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组合混养,才能达到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2007年,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斑点叉尾鲴与草鱼的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换圈 断奶时要将母猪赶出,将仔猪留在原圈饲养。 不混养 让同窝仔猪在一起生活,尽量不与其他仔猪混群,以免发生咬架现象。 不换料 仔猪断奶后第一周的饲料和哺乳期一样,一周后再逐渐换成断奶仔猪料,使仔猪有较长的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8.
西施舌稚贝与仿刺参幼参混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水温25℃下,设置5组壳长(4.83±0.14)mm,质量(0.041±0.004)g的西施舌稚贝,每组249粒,分别混养湿质量(0.524±0.010)g的仿刺参5,10,15,20头,设无刺参的西施舌单养组作为对照.经30d的饲养,各组西施舌成活率均较高,在89%以上.混养西施舌壳长的生长较单养有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间西施舌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H15西施舌壳长增长最多为(9.03±0.21)mm,西施舌的质量生长方面,单养和混养以及混养组间都差异极显著(P<0.01).H15西施舌增重最大为(0.490±0.107)g,混养的刺参成活率为100%,至实验结束,H05和H10组刺参质量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H15则持续增长;H20一直呈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 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树林造林监测样地。在塘底基础水位设为0.5 m深的条件下,年均渔获生物量为691 kg/(hm2·a),饵料综合效率为35.09%。3年中9种鱼类成活率、占渔获总尾数和占总生物量比例最高的均是黄鳍鲷(Sparus latus),分别达到38.16%、65.2%和35.28%。2020年1月的全捕渔获显示,鲻鱼(Mugil cephalus)、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和灰鳍鲷(Sparus berda)等野生经济鱼苗可随潮水进入塘内生长,个体数可占渔获总尾数的16.9%。在全日潮15 d的潮汐周期中,塘底淹水日数小于6 d时木榄幼苗可正常生长,成活率93.5%。扩大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及生态养殖的规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社会对红树林良好环境及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自养、异养和混养下小球藻的生长及生化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球藻在自养、异养和混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细胞的生化成分(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养和混养培养的小球藻的生物量远大于自养时的生物量;异养和混养培养的小球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是自养时的2.13倍和3倍;光照对混养条件下的细胞生长有影响,但光照强度为2.5klx和4.0klx时细胞生长的差别并不明显.尤其在稳定生长期;与自养生长相比,异养过程中小球藻的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大大减少;异养有利于亚麻酸的积累;在混养条件下,光照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其强度对细胞的生化成分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