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淀粉乙二醇糖甙聚醚、多苯基多次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为主要原料,对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发泡工艺进行了研究.经过实验分析,选择低分子量二醇Diol-A为扩链剂,Diol-C为交联剂,采用“半氟”和“全水”的发泡工艺,所得淀粉糖甙聚醚聚氨酯(PU)泡沫材料具有较好的压缩强度、抗拉强度和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木薯粗淀粉原料,双酶法制糖,在过量生物素下添加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路线,以接种量8%、初糖浓度100~130g/L,在发酵的适当时间添加适量青霉素(约4u/ml),发酵过程流加尿素溶液控制pH7.1~8.0范围,同时流加浓糖液,经40小时摇瓶培养,结界谷氨酸生成量高达101.9g/L,糖酸转化率59.53%。与传统的采用精淀粉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工艺相比,可大幅降低粮耗、降低成本,提高产酸15~20g/L.  相似文献   
3.
Rice (Oryza sativa L.) eating quality is one of themost important traits. Amylose content (AC) in rice en-dosperm is a major index affecting rice eating quality[1,2].It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gel consistency of rice[3].Based on amylose content, r…  相似文献   
4.
采用可以食用的玉米淀粉糖为原料,用乙醇做溶剂,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玉米淀粉糖的超细纤维.经加热处理增加了玉米淀粉糖超细纤维的稳定程度和柔韧性,并降低了水溶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纤维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糖与乙醇发生了缩醛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果糖浆中的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蔗糖为内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线性回归)对高果糖浆中的糖份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该法比较化学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适用于该糖浆的快速分析产品检测。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在糖果类食品生产中,为了延缓或阻止糖果发烊、返砂,使产品组织良好、风味独特,通常在配方中使用一定量的饴糖和葡萄糖浆。但是,饴糖和葡萄糖浆本身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缺点,如耐热性差、粘度较大等,给生产带来一定的不便,而且影响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近年来人们研制出了新型淀粉糖制品——高麦芽糖浆,以弥补饴糖和葡萄糖在生产中的不足。高麦芽糖浆是以淀粉为原料,在饴糖生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麦芽糖含量很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河南财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财鑫"),河南人并不陌生,这个蛰伏在郸城一隅,名震周口的企业,有着一股特有的生长韧性。目前,财鑫产业有淀粉糖、化工、有色金属、皮革制品、农业综合开发、中西药制剂等,半数以上的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水的"三高"产业,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变得同等重要的情况下,不革新技术、降低污染和排放,企业便难以为继,财鑫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这些困难和矛盾。为此,集团高层作出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以玉米淀粉糖浆为主料,以红茶为辅料,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饮料的工艺过程。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影响该发酵饮料风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根据裴林试剂测定还原糖基本原理,研制出还原糖在线检测分析系统。在糖化过程中的应用表明:该技术可快速、准确、连续地检测还原糖的变化,准确度为0.28%以内,精密度1.31%,滞后时间不超过7min。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糖的生产能力也越来越大,与其对应的设备也应随之变更,我们历经了淀粉过滤设备从传统到新型的过程,略有心得。在此,对淀粉糖的传统过滤设备如转鼓过滤机、板框过滤机、烛式过滤机、水平叶滤机等和新型设备如陶瓷膜过滤进行如下比较,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