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健康 《世界博览》2011,(12):40-40
严复与伊藤博文没有机会同学李鸿章身边的西学人才毫不亚于日本的"海归"但他们只能以失败者身份参加谈判。1894年,中国甲午战败。次年3月,清廷派出以李鸿章为首的谈判代表团赴日本马关和谈。长条形的谈判桌两边,一边坐着托着长辫子的中方代表,另一边坐着早已剪去发髻留着欧美式短发的日方代表。他们是两拨彼此敌视的人。但是,他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中不少人同是欧美留学生。  相似文献   
2.
阎海东 《世界博览》2011,(12):36-39
一百年前,"海归"就开始大举进入政坛,面对传统权力的阻击,艰难地推动着中国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从晚清到民国,"海归"中的欧美派与留日派给人们留下差异很大的印象:留日学生多充当暴力革命的角色,而欧美派似乎一直是治国的"好人"。公元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30名拖着长长辫子的九岁到十五岁的少年,从上海登船出发,驶往大洋彼岸的旧金山。随后,又有90名和他们一样的主要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孩子分三批踏上了美国的国土。国人后来给他们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相似文献   
3.
基于教育高阶理论与资源诅咒理论,结合咨询建议职能,对"海归"董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海归"董事通过发挥咨询建议功能,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聘任"海归"董事及独立董事,能够显著促进创新产出.在处理内生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该文进一步探讨了"海归"董事促进创新可能的影响机制,探讨了"海归"董事根据既往从业经验对企业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该研究从全新角度印证了"海归"董事对企业创新和社会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志华 《世界知识》2013,(15):14-17
2011年初和2013年夏,埃及出现两次“倒穆”运动。第一次运动倒掉了军人出身、操纵国柄30年的耄耋总统穆巴拉克;第二次则例掉了虔诚的“海归”、  相似文献   
5.
在赛珍珠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和农民是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群体,而海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则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与同时期中国作家相比,赛珍珠笔下的中国海归知识分子有如下突出特征:一、西方留学背景,二、坚定的国族认同,三、民本立场,四、科学知识和实干精神的结合。这些海归知识分子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时代标本,本文从启蒙与传统、精英与大众、融合与抗拒三个层面,结合赛珍珠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并通过与同时期中国作家的比较,分析赛珍珠的创作动机和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根据国家人事部提供的数字,中国回国留学人员目前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仅进入全国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就有近万人,其中90%以上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这一现象被人们戏称为“海龟”(海归)现象。由于这些人大都集高智商、高素质和融东西方文化于一身,因而备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08,(4):29-30
一个"海归"出国近7年、在国外的实验研究接近最佳状态时,受其昔日国内导师的感召回到国内.归国4年里,几乎在白手起家的状态下建起了实验室,逐步带起了一支研究队伍…….在许多人看来,这会是又一个比较老套的海归因亲情感召回国创业发展的故事,但当我几天前在上海大学新校区与这位主人公--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任涛先生交流后,完全改变了这种想法.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3,(12):8-8
北京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做了一项调查:这个地区25%的新兴公司是由那些曾经在国外学习或生活过的中国人创建的。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国内受教育的人群不去建立更多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海归人才是国际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归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是中国参与人才竞争的关键,海归人才具有技术、语言、管理知识等的优势,但是在回国创业、工作、生活中仍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针对海归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管理体系和措施,以更好地利用海归人才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人才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国人力资本的国际化水平。按人才参与国际流动与否,将人力资本分为海归型和非海归型2种类型,以中国为例,就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在FDI与本土企业间流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结论:相比非海归型人力资本,FDI通过海归型人力资本流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并且2种技术溢出效应存在一种内在的互相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