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灵菲发表于1928年的《流亡》是一部青年成长小说,它不但塑造了具有青春特质的人物形象而且真实地反映了革命青年的人生选择。作品通篇展现的是青春的成长与浪漫的激情,不但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真实性,更对当下的青年人有着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流亡作为永不枯竭的文学主题,引领无数学者竞相对其阐释。约翰·伯格的流亡人生为他的创作注入了动力。针对伯格的第四部小说G中的流亡主题,分三个不同时期对主人公的流亡经历进行了分析:童年时期的流亡、成年时期对家园的寻求及最后的回归。小说所表现的流亡主题对当今社会流亡现象的思考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共交战区域产生了大批流亡学生。其中,东北地区最早出现流亡学生群体,但其规模不如豫鲁两地,尤其是河南。除了战事影响,河南流亡学生的产生还与国民党的宣传、师生影响以及学生对自身前途的考虑等因素相关。河南流亡学生始于豫北地区,以安阳空运流亡学生事件达到高潮。与此同时,河南省其他地区流亡学校及学生多向郑州、开封、信阳等国民党固守的中心城市迁移,形势错综复杂。而在迁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立 《科技咨询导报》2011,(20):180-180
在刚刚走过的20世纪,流亡与流浪的冲击波在小说家及其作品中蔓延,产生了一个群星灿烂的流浪者群体。高行健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行健作品《灵山》中的政治流亡话语。  相似文献   
5.
《世界博览》2009,(24):11-11
中英合拍的电影《白俄女伯爵》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讲述了一位梦想破灭的前美国外交官与一位被迫流落风尘在酒吧中低贱过活的流亡俄罗斯女伯爵之间的故事。这位出身高贵的女人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后流亡上海,实际上这部影片再现了布尔什维克革命后流亡的俄罗斯人的真实境遇。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以其才开一代之风气,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少女时代词风清新活泼;婚后不久词益成熟,更显细腻委婉;丈夫死后又经历国破家亡,词风苦涩悲凉,伤世忧时。本文旨在结合作者的身世浮沉来赏析其词社会价值及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结束了长达22年的高原流放生涯之后,走向城市的昌耀再次选择了放逐,只是重回荒原的诗人没有能够得到拯救,于是诗人的流亡成为一种情结,放逐是诗人一生无法更改的宿命。  相似文献   
8.
双周要闻     
《世界博览》2013,(7):7-7
俄流亡富豪离奇死亡 流亡英国的67岁俄罗斯富商别列佐夫斯基于3月23日被发现在寓所内死亡。英国警方25日公布了这位流亡大亨的尸检报告,认定其死因与上吊相吻合,无死前打斗迹象。警方正在开展包括毒理学检测在内的其他调查,数周后才能公布结果。首席探员重申,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第三方”牵涉这起案件。  相似文献   
9.
蒲宁的流亡是外在流亡与内在流亡的双重表现,它渗透到蒲宁的小说中,他的思想受到早年俄罗斯文化和流亡时期异国文化的双重因素的影响,在小说中体现了这一特色。爱情往往与死亡相交织,多以悲剧终结,这不仅渗透了作者流亡时期的感情变化,也显示了蒲宁俄罗斯式的古老情结;小说的背景及描述融入了异国文化的多种元素,这些使得同一主题延伸出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徐作生同志的论点,从朱允长期隐匿穹窿山的可能性极小,姚广孝不可能成为朱允炆的保护人,朱允炆殁于永乐二十一年的说法不确,朱允炆“皇陵”在穹窿山的说法难于认定,“流亡西南说”暂难否定等五个问题入手,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