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6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从考古学的角度,概述了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与类型、文化特征及文化渊源,证实了该区域新石器文化是在古人类文化的基础上而产生,并不断地汲取其它文化因素,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区域地方性新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粪大肠菌群(FC)指数综合评价大理洱海水体中粪大肠菌群污染情况.方法: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对大理洱海四个采水点取水样,运用多管发酵法对水样进行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枯水期(4月)和平水期(12月)时采样点FC指数处于Ⅱ类水质标准,丰水期(9月)时部分采样点的FC指数超过了国家对Ⅲ类水质规定的相应标准值.结论:洱海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生活污水的污染,其中丰水期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3.
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汝梅 《甘肃科技》2008,24(5):64-66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早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洱海地区就有人生息、繁衍,而见文献记载较早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比起早期活动于洱海区域的先民来说已晚了上千年,仅仅依据司马迁之书来探讨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是不够的,本文是借助洱海区域发掘的多处遗址加之其它有关文献来探讨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洱海水面蒸发量资料和大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洱海水面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洱海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直接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洱海水面蒸发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呈现减少的趋势,洱海水面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洱海水面蒸发随着总云量和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引起洱海水面蒸发量逐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总云量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全民保护洱海意识,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力度,大理州、市党委、政府决定于2009年1月份。开展为期一个月“洱海保护月”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活动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保护洱海的各项工作部署,以洱海水环境质量安全和富营养化控制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洱海流域(大理地区)水源的抽样调查,了解洱海流域水源中铅、锰的含量。方法:选择洱海流域主要的入湖河流、洱海表层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水样中铅、锰的含量。结果:洱海流域中锰的平均含量为0.013 6mg/L,而铅的平均含量为0.828 0mg/L;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比较,锰的合格率为100%,铅的超标率为100%。结论:洱海流域中铅含量严重超标,存在潜在危险性,给相关部门防止铅在洱海湖泊内发生生物蓄积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为居民提供健康的饮水环境。  相似文献   
7.
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方式的弊端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洱海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1mm(1947——1985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10月。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25%保证率人流水量10.2亿m^3,50%保证率人流水量7.5亿m^3,75%保证率人流水量5.22亿m^3,90%保证率入流水量3.59亿m^3,多年平均8.15亿m^3。最丰年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