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露点温度计算对分离工程中多组分精馏过程的计算十分重要,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泡露点温度的求解只能通过试差计算,计算工作量较大。教科书中只给出了编程计算的流程框图,缺少实际演示。本文介绍一种运用EXCEL软件的公式计算进行泡露点温度迭代计算的方法,简单实用。该过程完全模拟手算试差过程,既方便用于课堂演示试差计算过程,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如何在编程计算中利用迭代方法完成试差计算。  相似文献   
2.
Orinoco泡沫油的油气相对渗透率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339—1998,采用衰竭式开采的非稳态法测定了Orinoco泡沫油的油气相对渗透率,并建立了试验条件下油、气体积的计算方法。对泡沫油的油气相渗特殊性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并利用一维模型进行了检验和验证。结果表明:在泡沫油的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含气饱和度低,气相渗透率很低;压力高于拟泡点压力时,油气两相曲线没有交点,以油相渗流为主,这也是泡沫油产油量高的主要原因。模拟计算结果验证了泡沫油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CO_2能有效降低原油黏度、溶解储层中的胶质、提高储层渗透率,对开采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研究CO_2对地层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曲塘区块这一典型低渗透油藏,采用PVT地层流体分析仪,测定了张3B井地层油溶有不同气量CO_2后的高压物性。结果表明:随地层油中溶解CO_2增多,泡点压力及体积系数大幅升高、地层油密度减小。当CO_2溶解度为44 m3(标)/m3时,泡点压力与CO_2溶解度的关系曲线出现拐点呈"凸"型,说明溶有大量CO_2的地层油对后续注入CO2的溶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体积系数和密度与压力呈很好的线性关系,体积系数曲线的斜率(绝对值)、截距与CO_2溶解度呈正比;而密度曲线呈反比。此外,CO_2对地层油具有很好的降黏效果,当CO_2溶解度为83 m3(标)/m3时,其降黏率达到了38%。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温高压油气水混合液粘度测量装置对原油及含二氧化碳气原油的粘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气油比条件下油气混合液的粘度,分析了二氧化碳溶解气对原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力下,原油及其混合液粘度与温度存在指数关系,原油粘度与压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在同一温度下,油气混合液的粘度在达到泡点压力之前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在达到泡点压力之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油气混合液的粘度随气油比增加而减小;油气混合液的泡点压力随着含气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泡点温度面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三元共混系统的连续精馏实验,考察了在进料组成位于泡点温度面脊上的情况下沿塔高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溶解气对原油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温高压油-气-水混合液粘度测量装置对原油及含二氧化碳气原油的粘-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气油比条件下油-气混合液的粘度,分析了二氧化碳溶解气对原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力下,原油及其混合液粘度与温度存在指数关系,原油粘度与压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在同-温度下,油-气混合液的粘度在达到泡点压力之前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在达到泡点压力之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油-气混合液的粘度随气油比增加而减小;油-气混合液的泡点压力随着含气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刘学利  解慧  陈勇  刘煌  郭平  杜建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1):13361-13366
顺北缝洞型油藏具有超深、高温、超高压特征,相同断裂带内和不同断裂上油藏在原油类型、性质方面表现出了差异,进行相态规律分析和特征掌握非常重要。文章中以1、5号断裂带上油藏为研究对象,对1、5号带井下样品进行相态实验测试,分析相态实验测试结果得到其相态变化规律。发现:随着储层深度减小,原油中重质组分(C7+)含量由5号带上最高的29.88 %降低至1号带上最低的18.72 %,但从两个断裂带内油藏采出的脱气油密度基本一致;油藏原油饱和压力及气油比,随着生产井段不断变深呈现线性减小趋势,而粘度呈现上升趋势;从顺北5号带往1号带方向,原油逐渐变轻,流体类型从弱挥发性油变为易挥发性原油,原油临界点向左移,相图宽度变窄、高度变高。从相态分析角度明确两个断裂带上油藏原油具有相同油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油藏条件下泡沫油的油气相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委内瑞拉Orinoco地层油除了具有常规稠油的基本特性外,随开采压力的变化还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泡沫流体”流动特征,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在油藏中的渗流过程属于非达西渗流,其在油藏条件下的油气相对渗透率关系还不清楚.长岩心衰竭实验显示了泡沫油的开发特征,缓慢的采油速度可使油气两相保持稳定.对常规油气相渗非稳态方法进行改进,利用气体驱替的慢速开发实验,结合衰竭实验和PVT实验的数据,计算出高温高压状态下泡沫油的油气相对渗透率关系.该方法对油气体积进行了准确的校正,计算的油气相渗关系显示出泡沫油的独特性:含气饱和度很低;气相相对渗透率值很低;油气两相曲线没有交点,在测试结束点时,气相相对渗透率值会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UNIFAC-SRK法预测汽液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烷烃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可以认为链烷烃溶液是无热体系,因此其超额吉布斯自由能可以假设为零,由此可以得到不含能量项的简化Vidal混合规则.这一改进混合规则和原来的Vidal混合规则一起构成改进的UNIFAC-SRK模型。同时,根据Nelder-Mead扩展单形求极值法估算出了23对新的基因交互作用参数.利用估算出的基因参数对43个二元汽液平衡体系的泡点压力和汽相组成进行了预测,大部分体系的泡点压力和汽相组成预测平均偏差都低于5.0%、  相似文献   
10.
非共沸制冷剂在相变过程中存在温度滑移,能够缩小相变过程的传热温差,进而减小换热器的传热不可逆损失,有利于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非常适合于变温热源的应用。所以非共沸制冷剂在变工况的工业制冷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对于非共沸制冷剂,换热器选型时应注意温度滑移造成的影响,否则可能无法保证正常的换热器余量。对于冷凝器应选择泡点作为计算冷凝温度;蒸发器选型应使用露点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