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是作品,作品的构成以具备独创性为首要条件,但如何认定独创性目前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司法实践中大多采用较低的认定标准;在作品的保护方面,思想与表达的二分原则多被人误解为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从而造成逻辑上的矛盾,并且,二分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并不容易操作,即使在美国,法官在司法判例中也已逐渐摒弃了二分法理论,而采用独创性理论对著作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阐释了法的历史类型,并对中国法理学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的"观念利益观"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观念为基点、以认同为主线的研究思路来探讨国家利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站在思维理性的高度,号召各国通力合作来组建国际社会共同体,深度契合国际社会本位理念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4.
证明妨碍法律效果与其法理基准是"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法理基准则决定了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具体制度设计。目前我国以"制裁"法理为基准,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立法上设计了对实施证明妨碍行为当事人进行不利推定的法律效果模式。我国当前证明妨碍法律效果依托于单一的"制裁"法理,导致制度设计上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律条文简单模糊、法律效果指向对象范围窄、法律效果对证明妨碍当事人主观心态归责种类范围窄及法律效果具体操作模式单一等问题,致使当前立法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民事审判需求,不能对已经实施或意欲实施证明妨碍行为的当事人充分起到"惩罚"和"预防"的效果,亦不能对被妨碍的当事人进行有效"救济"。对此,我国应探索适用"公平"与"制裁"相结合的多元法理基准,以证明妨碍行为实施人在本证中是否负证明责任为分类标准,在多元法理基础上对证明妨碍法律效果重新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运用相关法理理论阐述台湾当局"公投"的本质,揭示台湾当局企图通过推动"公投"实现"法理台独"的政治野心,分析"公投"对台湾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中美对"台独"所将采取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李金明 《世界知识》2011,(10):30-32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及相关权利和管辖权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对于菲律宾000228号照会所述的内容,中国政府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7.
关培凤 《世界知识》2012,(12):62-63
《中美平等新约》的签订,从法理上结束了美国百年来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和其他特权,不仅有利于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也有利于中美同盟的巩固。魏道明(1901~1978),字伯聪,江西德化(今九江市)人。其父魏文希于民国初年任众议院议员,其妻郑毓秀  相似文献   
8.
在BNF范式编码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生僻汉字数字化处理问题。根据对生僻汉字部件的统计和分析,本文提出了基于编码的生僻汉字输入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生僻汉字部件库,实现了生僻汉字的数字存储和显示。此外,应用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的方法,对输入方法进行了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造字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与现有字体兼容性强等优点,从而为生僻汉字的数字化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通向德福统一的基本路径,因为正义的基本含义就是"应尽"(道德义务)和"应得"(现实幸福)的统一.然而实现德福统一的两种传统的正义思路,即赏善罚恶的神的正义和环环相报的习俗正义,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失效.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以伦理正义与法理正义为核心内容和基本形式的现代理性正义,作为通向德福统一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非婚同居在西方国家及我国兴起,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面对这一即成事实,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对其进行了立法.本文从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关系以及法律调整的价值出发,说明了我国进行非婚同居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