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采用小鼠生物检测法测定了野生和人工养殖暗纹东方不同组织中河豚毒素(TTX)的含量.野生暗纹东方不同组织中TTX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卵巢、肝脏、胃肠、肾脏,肌肉毒性最小;而人工养殖暗纹东方不同组织中TTX含量都极低,几乎无毒.结果表明,用人工养殖方法可以培育出低毒或无毒河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河豚毒素的微生物起源学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小鼠三叉神经节(TG)细胞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确定血竭对TG细胞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产生抑制效应的有效部位.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昆明种小鼠(1月龄)三叉神经节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TG 细胞TTX-S钠通道电流,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其影响.结果:在钳制电位为-90 mV时,3种浓度(0.001 %,0.01 %,0.1 %)的血竭总黄酮对锋钠电流的抑制率分别为17.02±5.42 %,33.23±5.12 %,49.30±5.14 %(P值均小于0.05),抑制效应呈典型的浓度依赖性,血竭总黄酮对TG细胞TTX-S锋钠电流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01 3 %.结论:血竭总黄酮是血竭抑制TG细胞TTX-S钠通道电流的有效部位,该研究为血竭有效成分的提取缩小了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3.
报道5-O-苯甲酰基-2,3-二脱氧-3-硝基-β及α-,D-呋喃戊糖甲苷11a,11b的合成及中间体5-O-苯甲酰基-3-脱氧-3-硝基-呋喃戊糖甲苷的四个异构体7a、7b、7c及7d的分离鉴定,研究了化合物6和7中C—3上的硝基异构化现象。所有化合物的~1H NMR光谱数据均已记录。  相似文献   
4.
织纹螺(Nassariusspp.)是沿海地区较常见的螺种之一,对其带毒途径现还存有分歧.本文选择厦门海域常见两种织纹螺,粗肋织纹螺(Nassarius nodiferus)和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生态环境下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月腹刺鲀内脏投喂织纹螺.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的生物检测法,对织纹螺进行毒素检测.小白鼠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红带织纹螺本身不带毒性,而粗肋织纹螺本身带有毒性,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两种毒素都可以通过摄食转移累积毒性.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物毒素以其毒性强,结构新颖,药理作用特殊,易合成等特点成为药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有力工具和新药开发的新来源.本文根据海洋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特征将其大致分为3类:即多肽类毒素,聚醚类毒素,生物碱类毒素等,并对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海洋生物毒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离子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四乙胺、异博定、硝普钠对豚鼠离体小肠电活动与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河豚毒素、四乙胺、异博定、硝普钠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动作电位与肠肌张力,其中对动作电位的抑制作用是四乙胺>异博定>河豚毒素>硝普钠;对肠肌张力的抑制,在环行肌其抑制作用是河豚毒素>四乙胺>异博定>硝普钠,在纵行肌则是异博定>河豚毒素>硝普钠>四乙胺,这一结果提示: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K~+、Ca~(2+)的跨膜运动均有一定关系,而环肌与纵肌收缩反应的差异可能与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分布和敏感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织纹螺(Nassarius spp.)是沿海地区较常见的螺种之一,对其带毒途径现还存有分歧.本文选择厦门海域常见两种织纹螺,粗肋织纹螺(Nassarius nodiferus)和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生态环境下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月腹刺鲀内脏投喂织纹螺.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的生物检测法,对织纹螺进行毒素检测.小白鼠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红带织纹螺本身不带毒性,而粗肋织纹螺本身带有毒性,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两种毒素都可以通过摄食转移累积毒性.  相似文献   
8.
将横纹东方豚卵巢与醋酸乙醇溶液混合匀浆,经离心,加热,沉淀,脱脂等处理,制得粗提液,活性炭吸附粗提液得到粗毒液;以壳聚糖为载体合成亲和微珠分别来分离纯化粗提液和粗毒液,用传统的小鼠生物法检测TTX毒素量.潮湿活性炭对TTX的吸附量约为2μg/g,潮湿亲和微珠吸附量约为10μg/g;亲和微珠吸附提取粗毒液,回收率达51%,直接吸附粗提液,回收率达到80%,同时蛋白也得到有效的去除.  相似文献   
9.
比氰化物毒1万倍 2001年,美国联邦官员偶然截获了一个由日本寄往美国一家私人住宅的可疑包裹,里面藏有几只装有白色晶体粉末的玻璃瓶。起初,联邦官员极为兴奋,他们以为查获了一批海洛因。但现场的初步鉴定表明,这并不是毒品。为谨慎起见,联邦官员将样品送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沃莫尔国家实验室,请那里的专家对样品进行鉴定。结果令人震惊,这种粉末原来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之一——河豚毒素,英文缩写为TTX。1克河豚毒素的毒性是1克氰化物的1万倍。其实,很久以前东亚人就深知河豚毒素的毒性,因为经常有冒险品尝东方鲀、河豚等美味的人中毒身亡。这种神经毒素令人谈之色  相似文献   
10.
传说在位于加勒比海的海地有一种巫毒教,该教的巫师能用世上最毒的东西对人施行妖术,让人变为“僵尸”。凡被施行妖术的人,外表看上去像死了一样,一些生命体征消失,甚至连一些富有经验的医生都觉察不出来,但他的神志是清醒的,成了名符其实的“活死人”。真的有这一妖术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