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旭城 《河南科技》2022,(20):104-107
河涌在城市排水排涝、减轻洪水灾害影响以及短距城区航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河涌的水生态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针对当前城市河涌污染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选择生物膜处理技术中的悬浮式膜法分析了其在城市河涌水污染中的应用,发现悬浮式生物膜法在处理进水有机物质浓度处于较低水平的污水时,能够得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与较高的COD去除率,在城市河涌污染治理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潘广铿 《科技资讯》2012,(21):27-27,29
河涌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一条风景线,然而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河涌水质急剧恶化。本文主要就城市河涌治理中常用的几种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珠江三角洲城市河涌水力特性和污染特征,在分析现有河道直接净化技术优缺点和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以东莞市挂影洲污染内河涌为实验研究水体,提出了沉箱式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处理效果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沉箱式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去除COD和NH3-N的效果好、投资省、占地少和易于管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0-60
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城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在沿海河网复杂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河道几乎普遍存在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健康生活。为改善城市河道污染现状,推动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根据目前城市河涌的黑臭和有机污染严重等污染特征,在历经两年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工程应用后,成功开发出了成套城市污染河涌治理技术,该技术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河涌黑臭现状和削减河涌水体COD、BOD、氮、磷等污染物负荷,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和透明度,改善城市河涌水质和水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彭莉 《广东科技》2009,(14):61-61
主要介绍充气橡胶坝技术在广州市区河涌整治上的应用,既达到了防洪排涝的目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秀贤 《广东科技》2007,(7):161-162
前言 广州市濒临南海紧依珠江,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网河区,珠江广州段为潮感河流,潮汐类型属不规则混合半日潮.  相似文献   
7.
杨永芳 《科技信息》2011,(28):437-438
随着勒流经济的发展,造成河涌污染和淤积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和保障排涝引水的安全,必须对已经污染和堵塞的河涌进行清理,疏通或扩宽。河涌水网改造和建设关键是河涌水系调整和水系治理,主要完成河涌疏浚、新建挡土墙、新建栏杆及新建公园等四项内容,主要建筑物为浆砌石挡土墙、石材栏杆和铁栏杆。通过综合整治,不但在排涝减灾方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工作环境以及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邹允福  劳应文 《科技资讯》2010,(15):149-149
通过对城市景观水体及周边河涌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景观水体与周边河涌互通调度换水的简单实用办法。这种办法对今后的景观水体与周边河涌互通调度换水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顺大围存在内河支堤普遍低矮、部分河涌宽度缩减、水质不断恶化等问题,面对这个形势,中顺大围提出的“内河涌高水位运行。形成自然水体流态来改善围内水环境”的河涌管理调度思路。本文作者根据这个思路,总结及分析了中顺大围内河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内河涌整治的重点在于河涌水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0.
广州古廖涌生物修复的指示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氧化塘—河道原位生物修复的方法对广州市古廖涌河道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并对治理前、氧化塘处理、原位生物修复河段上游和下游四个不同治理阶段的水体进行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试图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反应河涌黑臭水体不同治理程度的藻类生态结构特征和指示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修复阶段,水体COD、BOD、氮磷等污染物逐步得到去除,透明度大大提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优势藻由蓝藻转变为裸藻,藻类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种群结构和优势种也发生演变,耐重有机污染种逐步减少或消失,耐中–轻污染种出现;研究还确定了可作为城市污染河涌水体修复的指示藻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