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5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国英 《科学》2003,55(1):41-44
在我国古代治河典籍中,黄河很早就被称为"四渎之宗,百水之首".因为多泥沙,且河道善淤、善决、善徙,黄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  相似文献   
4.
浅埋煤层开采中的溃沙灾害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析了浅埋煤层开采的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得出了浅埋煤层发生渍沙灾害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根据浅埋煤层中组合关键层的一些参数分析了老顶破断岩块的运动规律,判断了浅埋煤层开采中岩块是否发生回转失稳,探讨了岩块回转触矸后发生滑落失稳的可能性,计算了断裂岩块端角接触面高度,得出了满足裂隙滤沙的合理端角接触面高度;大柳塔1203工作面开采只发生了涌水而未溃沙,这和理论计算的结论基本一致.参8.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对现有多沙水源取水工程的调查,研究并给出了正向前池边壁的合理曲线型式和圆形进水池尺寸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6.
9—2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周生鞭毛,菌落红色,经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CK—AMS—CC2)鉴定9—2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鉴定为99%;9—2菌株对丁氨卡那、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卡那霉素中敏,对呋喃唑酮、头孢唑啉、氯霉素、链霉素、呋喃妥因、红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不敏感;能产生灵杆菌素.  相似文献   
7.
低含水率沙床的临界起沙风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对风沙起动机制的认识有限的现状,采用量钢分析法推导出对湿沙床的起沙有影响的4个无量纲数。经分析得到起沙风速与沙床沙粒粒径和沙床粘结力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沙床粘结力与含水率、沙粒粒径的关系式,得到临界起沙风速和沙粒粒径,含水率间的定量关系式。认为低含水率沙床的风沙起动风速与颗粒粒径的一次方和沙床含水率的1/4次方成线性关系,此结论与前人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室内分析,结合沉积微相的研究,探讨了临盘油田沙二下亚段成岩作用特点,建立了滩坝沉积的埋藏成岩演化模式.通过研究认为,尽管沙二下亚段埋藏较浅,但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A1期,储层总体上处于弱压实、弱胶结状态,次生孔隙较发育.由于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处于原始高位的坝顶砂岩为较好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9.
窟野河流域暴雨侵蚀产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窟野河流域的水沙资料,提出了降雨分布均匀性系数的概念。把降雨分布均匀性系数与前期影响雨量等定量指标一起引入暴雨侵蚀产沙过程的水沙传递关系中,建立了窟野河流域出口径流含沙量与流量、前期影响雨量和降雨空间分布均匀性系数的定量关系。止匕定量关系可用于多沙粗沙区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的预报和多沙粗沙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波浪水流作用下疏浚抛泥损失的水槽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在恶劣海况下疏浚弃土的输移规律,在波流水槽中进行了单纯水流和波流联合作用下抛泥损失的模拟实验。实验表明,波流联合作用下抛泥损失率随波高加大的增长比单纯水流作用下损失率随水流速度加大的增长要明显,利用实验资料,估计了悬沙和底沙输沙造成抛泥损失率的分配和抛泥区底沙输移速度,并讨论了以波流场的抉沙能力作为参数分析抛泥损失率与流场动力特性关系的可行性,比较了窦国仁、刘家驹和曹祖德3种波流场的挟沙能力表达式用于这一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