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岩性和电性特征 ,对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下第三系沙四段砂岩储集层的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王家岗地区沙四段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4个砂层组和蓝灰段 ,其中第三和第四砂层组为主要砂岩储集层发育段。根据地质、地震和测井相资料 ,又将第三砂层组划分为 7种沉积微相 ;第四砂层组划分为 6种沉积微相。研究还表明 ,该地区的砂岩储集层分为中孔中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 3种储集层类型 ,其中以低孔低渗储集层为主 ,其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和成岩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永 92 1地区沙四段储层第Ⅳ油层组与第Ⅴ油层组具有相同的沉积微相 ,近似相同的埋深和构造位置 ,但其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第Ⅳ油层组储层物性差 ,非均质性强 ,含油性也差 ;第Ⅴ油层组储层连通性好 ,储层物性好 ,含油性也好。通过分析由构造因素所控制的可容空间的变化发现 ,第Ⅴ油层组沉积时期 ,可容空间的生长速率低 ,沉积物可以得到充分的分选 ,砂砾岩得以沉积 ,泥岩及杂基被进一步搬运到盆地中心沉积 ,因而其储层物性很好 ;第Ⅳ油层组沉积时期 ,可容空间的生长速率高 ,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空间接受几乎所有搬运来的沉积物的沉积 ,沉积物得不到充分的分选 ,砂砾岩、泥岩及杂基同时沉积 ,因而其储层物性很差。  相似文献   
3.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岩性、钻测井、地震及露头资料进行了分析,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存在H型、TH型、LT型及LTH型4种基本层序叠置样式,不同的层序样式沉积环境不同,成藏条件各异:烃源岩有利部位在LT型及LTH型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及低位体系域,储集条件有利的部位在TH型中的TST、LT型样式中的LST和TST、LTH型样式中的LST和TST中的深水重力流沉积.良好盖层为LT型、LTH型层序样式的TST以及LTH型层序样式的HST.古近系划分为3个3级构造层序,通过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划分了体系域.沙四段低位体系域由砂砾岩夹红色泥岩构成多套反旋回沉积,水进体系域主要为大套暗色泥岩夹粉砂岩,深湖区可见砂砾混杂的重力流沉积.高位体系域近物源区砂砾岩含量较高,向湖区泥质岩类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含油性也不同;沙四上亚段为滨浅湖滩坝相沉积,而沙四下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其控制着95%的储量.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1~1.43,突进系数为2.21~5.41,渗透率级差大,层内、层问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出了有利的开发层段,其中沙四段4砂层组的3,4小层为有利开发层段,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可采用小井距强化注水面积井网或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并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相似文献   
5.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含油性也不同;沙四上亚段为滨浅湖滩坝相沉积,而沙四下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其控制着95%的储量。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1~1.43,突进系数为2.21~5.41,渗透率级差大,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出了有利的开发层段,其中沙四段4砂层组的3,4小层为有利开发层段,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可采用小井距强化注水面积井网或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并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相似文献   
6.
沾化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二级构造单元,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新生代“多凸多洼”、“洼凸相间”的复杂构造格局。众多学者认为断陷盆地早期构造体系转换期为沙四段和沙三段之间,本文通过对沾化凹陷断裂活动、断裂发育及组合等综合研究,认为构造转换的时间应该是沙四上、下亚段之间。并指出其构造演化对沙四段成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古构造应力场模拟试验成果,对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泥质岩裂缝的类型、特征、受控因素以及对油气储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张裂缝为主的顺层缝的长度、密度和开度大于切层缝,且为烃类的主要储集空间;包括张裂缝和剪裂缝在内的切层裂缝作为主要连通顺层裂缝的通道,很少储油。成岩收缩缝在泥质岩层中是极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特别是在构造裂缝不太发育的地区,由成岩收缩造成的层间缝会成为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发育的受控因素有区域构造应力、构造部位及其与断裂带的距离、岩性、岩相、地层厚度、物性、埋深和地层压力。预测研究区地层埋深为2200~3400m,在距离断裂带较近地区、断层转换带、凹陷斜坡坡度突变区、地层厚度和/或砂岩厚度突变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湖底扇相砂体与湖相泥质岩交界过渡带,泥质灰岩、灰质泥岩、油页岩和油泥岩最有可能形成有效的裂缝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临南地区沙四段油源对比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油对比、油源对比等方面对临南地区沙四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临南地区存在沙三型、沙四型和混合型三种原油;沙四段烃源岩早期生、排出低熟油,晚期生、排出成熟油。前者分布在凹陷的边部。后者在凹陷内部成藏。从而证实了沙四段烃源岩对油气成藏确有贡献,为研究以沙四段为源岩的油气成藏规律和指明有利勘探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永921地区沙层四段储层第Ⅳ油层组与第Ⅴ油层组具有相同的沉积微相,近似相同的埋深和构造位置,但其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第Ⅳ油层组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含油性也差;第Ⅴ油层组储层连通性好,储层物性好,含油性也好。通过分析由构造因素所控制的可容空间的变化发现,第Ⅴ油层组织沉积时期,可容空间的生长速率低,沉积物可以得到充分的分选,砂岩得以沉积,泥岩及杂基被进一步搬运到盆地中心沉积,因而其储层物性得好;第Ⅳ油层组沉积时期,可容空间的生长速率高,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空间接受几乎所有搬运来的沉积物的沉积,沉积物得不到充分的分选,砂砾岩、泥岩及杂基同时沉积,因而其储层物性很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营凹陷牛庄东坡沙四段浊积岩油藏,分析其在常规储层预测难以描述的前提,结合地质分析和储层标定与识别的基础上,应用新的物探技术进行地震属性优化技术,对储层的分布进行了精细地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