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背风向阳处,搭起一个或几个2-3米高,底大上小的“井”字形木架,在中间和顶部四周的横棍上,按适当距离钥。上钉子,把串好的鲜辣椒挂在钉子上。然后,用一块无破损的塑料薄膜把辣椒架围好封严,在靠地面处留一大小适中的通风口,顶部薄膜扎口处留一拳头大小的排湿孔即可。采用这种方法,只要是晴朗天气5天即可晒干。  相似文献   
2.
根据岩性和电性特征 ,对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下第三系沙四段砂岩储集层的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王家岗地区沙四段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4个砂层组和蓝灰段 ,其中第三和第四砂层组为主要砂岩储集层发育段。根据地质、地震和测井相资料 ,又将第三砂层组划分为 7种沉积微相 ;第四砂层组划分为 6种沉积微相。研究还表明 ,该地区的砂岩储集层分为中孔中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 3种储集层类型 ,其中以低孔低渗储集层为主 ,其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和成岩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永 92 1地区沙四段储层第Ⅳ油层组与第Ⅴ油层组具有相同的沉积微相 ,近似相同的埋深和构造位置 ,但其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第Ⅳ油层组储层物性差 ,非均质性强 ,含油性也差 ;第Ⅴ油层组储层连通性好 ,储层物性好 ,含油性也好。通过分析由构造因素所控制的可容空间的变化发现 ,第Ⅴ油层组沉积时期 ,可容空间的生长速率低 ,沉积物可以得到充分的分选 ,砂砾岩得以沉积 ,泥岩及杂基被进一步搬运到盆地中心沉积 ,因而其储层物性很好 ;第Ⅳ油层组沉积时期 ,可容空间的生长速率高 ,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空间接受几乎所有搬运来的沉积物的沉积 ,沉积物得不到充分的分选 ,砂砾岩、泥岩及杂基同时沉积 ,因而其储层物性很差。  相似文献   
4.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岩性、钻测井、地震及露头资料进行了分析,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存在H型、TH型、LT型及LTH型4种基本层序叠置样式,不同的层序样式沉积环境不同,成藏条件各异:烃源岩有利部位在LT型及LTH型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及低位体系域,储集条件有利的部位在TH型中的TST、LT型样式中的LST和TST、LTH型样式中的LST和TST中的深水重力流沉积.良好盖层为LT型、LTH型层序样式的TST以及LTH型层序样式的HST.古近系划分为3个3级构造层序,通过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划分了体系域.沙四段低位体系域由砂砾岩夹红色泥岩构成多套反旋回沉积,水进体系域主要为大套暗色泥岩夹粉砂岩,深湖区可见砂砾混杂的重力流沉积.高位体系域近物源区砂砾岩含量较高,向湖区泥质岩类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含油性也不同;沙四上亚段为滨浅湖滩坝相沉积,而沙四下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其控制着95%的储量.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1~1.43,突进系数为2.21~5.41,渗透率级差大,层内、层问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出了有利的开发层段,其中沙四段4砂层组的3,4小层为有利开发层段,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可采用小井距强化注水面积井网或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并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评价专用校车顶部结构强度,提高校车顶部抗压性能,基于校车国家新标准GB24407—2012《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建立整车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均匀加载方法定义顶部抗压边界条件,分析顶部结构的能量吸收特性并与实车顶压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仿真分析表明:校车顶部结构变形较小,应力分布均匀,上部结构强度较好;各项法规评价指标误差在10%以内.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本研究可为校车后期安全性评价及结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在用的3200m钻机的塔型、A型和K型井架抗扭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满足正在发展的顶驱钻机的需要。采用非线性计算方法对井架的杆件应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承受压、扭联合载荷时,塔形井架的应力最低。与仅受压载荷相比,井架承受压扭联合载荷时,弦杆应力稍有增加,而非弦杆应力有较大的增加。加强局部井架杆件的承载能力,现有三种井架均可以满足顶驱钻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顶部籽晶熔渗生长工艺(TSIG)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熔融织构生长(MTG)辅助法制备高性能大尺寸单畴GdBCO超导块材,并且对样品的生长形貌、晶体界面生长结构、磁悬浮力以及捕获磁通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顶部籽晶熔融辅助熔渗生长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NdBCO籽晶的利用率,抑制样品在生长过程中产生随机成核现象,从而大大地提高制备单畴样品的有效率.此外,用新的生长工艺还有助于提高GdBCO样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op of atmosphere (TOA) imbalances and ocean heat uptake, and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ocean heat uptake estimates and flux climatologies, and then giv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outlook.  相似文献   
10.
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技术有效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是所有注气非混相驱中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的最新开发方式,对影响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关键因素及应用到国内油田现场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气油界面稳定性是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地质因素的地层倾角、储层非均质性(韵律性、隔夹层、高角度裂缝等)和开发因素的临界注气速度、区域注采比是影响气油界面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量化由于特殊的生产工作方式造成的初期产量阶段损失,为油田现场选择最佳实施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时机提供可靠依据,并以中国西部某油藏为例,提出“注采兼顾、分区控压限产”的注气采油新开发技术政策,为国内其他类似油藏实施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技术提供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