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种淡水藻对硝基苯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4种淡水藻——纤细裸藻、莱因衣藻、舟形藻和聚球藻,通过分析硝基苯对其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藻细胞对硝基苯的降解、积累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以期了解藻类对硝基苯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4种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对硝基苯的抗性,按抗性大小排列:纤细裸藻〉莱因衣藻〉舟形藻〉聚球藻,4种藻对硝基苯无显著的降解和积累能力,藻细胞对硝基苯的抗性主要依赖抗氧化酶系的防御作用,其中藻细胞的SOD起主要作用,POD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lgaeAnabaena cylindrica solution with Fe (III)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luorescence emission and synchronous-scan spectroscopy. The ranges of concentrations of algae and Fe (III) in aqueous solutions were 5.0×108 2.5×108 cell/L and 1060 μmol/L.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used was synchronous-sca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FS). The wavelength difference (Δλ) of 90 nm, was maintained between excitation wavelength (λe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 (λen). The peak was observed at about (λex) (λem) 326 nm for synchronous sca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in system of algae Fe(III)-HA was studied using synchronous-scan spectroscopy for the first time, Fe(III) was clearly the effective quenc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 I (quenching efficiency) andc (concentration of Fe (III) added) was, a linear correlation for the algae solution with Fe(III). Also, Aldrich humie acid (HA) wa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quencher.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177017)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Wu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Biography: LIU Xian li(1965), male.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相似文献   
3.
东北淡水藻类的研究:Ⅱ 黑龙江省水网藻科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的水网藻科植物3属11种19变种。其中有我国新记录4变种,黑龙江省新记录3种11变种。  相似文献   
4.
一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旧金山新办的企业--Solazyme,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利用水藻将生物质转化成燃料的技术,可以制造出价格更便宜的生物质燃料,该公司最近展示了其生产的一种在柴油汽车中使用的水藻燃料.今年1月,Solazyme宣布与雪佛龙公司签订了一项开发和检验这种水藻燃料的协议.  相似文献   
5.
按照《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对岸基测试试验的要求,采用准平行光束仪对8种淡水藻辐射,黑暗环境培养5d,确定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紫外线对它们的灭活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紫外线法对梅尼小环藻、谷皮菱形藻、小球衣藻和铜绿微囊藻具有一定的灭活效果,灭活率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小剂量的紫外线会刺激镰形纤维藻和斜生栅藻细胞生长,在剂量大于300 mJ·cm-2时藻细胞的数量开始缓慢减少;剂量小于400 mJ·cm-2时对钝脆杆藻和卵形隐藻没有灭活效果.紫外线对淡水藻的灭活效果较差.藻细胞个体大小不是影响紫外线灭活效果的原因,藻的种类、藻细胞壁的有无及其成分的不同可能是造成不同灭活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个偶尔获得的信息,使塞尔斯对水藻炼油产生了兴趣。他设计了一种大塑料袋,在里面装满水,再种上水藻。长成之后水藻就被送往炼油厂生产并转化成生物燃油……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研究了镉(Cd)、铅(Pb)和镍(Ni)对三种淡水绿藻的生长影响。浮游藻类植物在水生生物链中处于第一级,因此,以不同途径进入天然水体的重金属,使水体中的藻类区系受到毒害,镉和铅使淡水藻类的线粒体细微结构改变,核质变化,毒性产生以及细胞体系缩小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的分解过程及其水质效应在不同水体溶氧条件下存在的差异,为水体中植物残体管理及水质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塑料箱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的方法,将大薸放入试验箱分别在非充气(NA)与充气(IA)状态,以及室内弱光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水体的水质指标,分析大薸腐解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高溶氧条件下植物体分解较快,水质指标的阶段性变化具同步性,实验初期(1~25 d)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较大,实验中后期(26~95 d)主要水质指标相对稳定。实验初期,IA组NO-3-N、NO-2-N浓度显著高于NA组,PO3-4-P浓度显著低于NA组; 实验中后期,除NH+4-N外,IA组各主要水质指标均低于NA组。不同生物量水平组间,IA各组中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浓度最大值的时间基本一致; NA各组中NO-3-N、NO-2-N、PO3-4-P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随初始植物生物量的增加而延迟,但NO-3-N、NO-2-N浓度最大值组间差异较小,仅PO3-4-P浓度最大值随初始植物生物量增加而增加。【结论】相对于植物生物量对植物分解过程水质效应的影响,溶氧浓度对水质的影响更大。高溶氧条件下,主要水质指标优于低溶氧条件,特别是实验初期,组间主要水质指标差异较大,实验中后期溶氧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西藏山溪鲵是一种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地生活的有尾两栖动物。它的背面为棕褐色,头宽粗壮略侧扁,尾侧扁而长。白天多隐于溪流近岸或河心滩岸边的石块或倒木下,夜晚则爬到岸边陆地活动觅食,以虾、水生昆虫、水藻等为主要食物,遇到惊吓时迅速返回水中藏匿起来。国内西藏山溪鲵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西北部等高海拔地区的冷水溪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