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最佳的测井仪器组合,获得了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以胜利油田为例,简述了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吸水部位,水淹部位,储量动用及整体堵漏效果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方案,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神经网络技术在测井相分析及水淹层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测井相分析和常规测井资料定性识别水淹层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勘探阶段的探井进行了沉积相识别,并对油田开发阶段的水淹层进行了级别划分.对长庆、大港等油田的4口探井进行了测井相分析,并对20多口开发井的单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测井中.  相似文献   
3.
储层内部建筑结构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基于河流相建筑结构分析理论,在辫状河沉积模式指导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开发角度对砂体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解剖,识别和确定出辫状河道、心滩坝、废弃河道和落淤层等结构要素,弄清各级次、各期次结构要素的接触关系,完成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的精细表征;基于内部结构表征成果,结合不同时期水淹层测井解释结果和生产动态资料,恢复不同开发调整时期的水淹特征,动态表征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控制下的水淹过程,并依据小井距密闭取芯井精细水洗结果验证,总结不同储层结构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辫状河储层整体以高含水为主,水淹呈不均匀立体式、随机式特征,不具有分段水淹的特点,未水淹部位分布非常零散,局部物性变差部位、落淤层和低渗屏障遮挡部位直接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密闭取心井和模糊评判分析埕岛油田水淹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层的水淹状况。方法结合密闭取心井分析,遴选5个控制水淹层变化的参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结果流线位置、每米采液量、物性、井距和储层非均质性这5个参数从储层与注采两个方面影响着储层的水淹变化;使用模糊评价方法统计了11口新井的水淹状况,符合率达到84.2%。结论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以弱水淹—中水淹为主,剩余油富集;Ng 5砂组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水淹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   
6.
在根际渗透胁迫和离体叶片水淹条件下处理的抗旱性小麦品种(旱选4号)和不抗旱性小麦品种(陇春10号)幼苗,结果表明,叶片中Put累积远大于Spd和Cad的含量,渗透胁迫下,旱选4号Put累积量大于陇春10号;而水淹时,两者Put相差不大,表明两种不同胁迫地不同小麦品种Put的生物合成和降解具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程度渗透胁迫的处理结果表明,在轻度胁迫下,多胺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提示多胺在胁迫防御以应中  相似文献   
7.
学游泳并不容易,因为在水中,我们必须闭气。把水吸进肺里,哪怕只是少量,都是件危险而痛苦的事情,呛过水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每年都有很多人不幸溺水身亡,因为我们无法在水中呼吸。  相似文献   
8.
针对温西三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砂体受河道水流和湖浪双重作用,砂体结构特征及赋存状态复杂,在注水开发中水淹程度及其测井响应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7种水淹模式。不同水淹模式分布发育于不同的微相单渗砂或叠置单渗砂层中,它们在注水开发中,由于油层层内或层间差异引发注入水线推进不均匀,造成油层内部或油层间纵向和横向层间干扰,形成中弱水淹或未水淹层。其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单渗、河道叠置渗水淹模式,注水开发水线推进时有不均,常在油层上部或叠置层间差异层形成中弱水淹层位;非主体微相席状砂渗、远砂渗注水开发水线推进差,常形成全层段弱水淹或未水淹层位。它们分别造成目的层段已动用油层和基本未动用油层的剩余油分布及挖潜部位。该研究以实例,具体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控制水淹模式的测井响应特点及其解释方法,阐明了该区水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地层导电机理和水淹过程中混合液电阻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纯砂岩导电模型计算混合液电阻率的方法。首先将砂岩储层等效为体积模型,根据并联导电模型得到混合液电阻率与原生水电阻率、注入水电阻率的数学关系,然后结合纯砂岩的Archie公式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混合液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该方法在L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油井暴性水淹是裂缝性砂岩油田开发的普遍特征,其中很多是由注水引起裂缝失稳扩展所致。本文根据砂岩储层的物理力学特征,运用断裂力学理论,给出了储层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开发过程中储层裂缝失稳扩展的判据、裂纹扩展方向。对于合理确定注水压力及井网的合理布置,防治水窜及暴性水淹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