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土壤、植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情况,提出应用高光谱遥感和叶绿素荧光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可能性,并对完善氮素营养诊断方法和拓宽诊断内容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增产作用显著.在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增产幅度大致相当.在调节秸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与秸秆直接还田未配施促腐剂处理比较,可有效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调节玉米秸秆C/N为35∶1并配施促腐剂是冀东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欧美国家,黑麦秸秆经常作为有机肥或农业废弃物而归还到农田中。本研究通过培养试验探讨了添加黑麦秸秆对土壤中无机氮的形态转化和N_2O、CO_2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麦秸秆的添加量及培养时间对土壤中N_2O、和CO_2释放量、N_2O/CO_2比值和无机氮形态转化均有明显影响。添加的黑麦秸秆越多,培养2周后土壤中的NH_4-N越多,释放的N_2O则越少。N_2O/CO_2比值与黑麦秸秆添加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培养时间(T)的函数关系(达到极显著的负相关)则呈对数形式:(N_2O/CO_2)=a b·lnT。  相似文献   
4.
水体氮素对藻类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铵(NH4NO3)对山西农业大学人工湖水样进行处理,研究水体氮素对藻类植物的影响,用血球计数板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处理过的水样的主要藻类的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进行测定,与未经处理过的水样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TN浓度的升高,各种藻类的生产力先升后降,当TN浓度为500mg/L时生产力达到最高;小球藻是该实验水体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栅藻属数量最低;团藻属和小球藻属较硅藻属、栅藻属更能抵抗恶劣环境;实验所观察的4种藻类在TN:6000mg/L的状态下均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在红壤性水稻土中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后氮素转化的规律.土壤溶液中NH^ 4-N主要集中出现在施肥后63d内,最高浓度出现在第7d,尿素和硫酸铵相差不大,都在252~256μg N/g soil之间;添加有机秸秆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来增加土壤肥力,在施肥后期发挥肥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生秀 《科学通报》2004,47(6):548-548
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21世纪西部开发的战略核心. 实现这一战略, 对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活动不仅关系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 也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提高水分和养分资源的利用效率. 位于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是培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也是中国农业的源地. 几千年来, 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地区有着农业发展的优势, 也有着不利因素, 即作物生产既受水分不足的胁迫, 也受养分不足的胁迫. 降水少植物生长不良使土壤难以累积大量…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叶色分析进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设置不同棉花施氮处理获得不同氮素营养状况的群体,采用数码相机摄影获得棉花冠层影像,采用计算机辅助研究了棉花冠层影像光谱特征与棉花施氮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冠层红光通量下降,蓝光、绿光通量增加。冠层红、绿、蓝光通量的比值B/(R G)可以灵敏反映棉花施氮量的变化,因此可以作为棉花氮素叶色计算机辅助营养诊断的特征值(指标)。土壤背景值和摄影时的光照强度对诊断特征值影响不大,摄影角度对诊断特征值影响较大,为了获得准确的诊断特征值,需要固定摄影角度,以30°为佳。棉花盛花期和盛蕾期均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叶色分析进行氮素营养诊断。  相似文献   
8.
该区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及洛阳的孟津、偃师等市(县):土壤属于褐土类的不同土种,多为中-重壤土,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光温条件较好,冬季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小麦拔节抽穗期春旱机率较高,10年会遇到5-6次。该区主要问题是生长后期干热风危害重,自然降水产。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制的土槽装置,室内模拟入渗氮素在不同坡度河岸带表土层中的运移过程.通过观测取样点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渗流水体出流时间以及水体中TN,NH4+-N浓度,探讨不同坡度河岸带土壤水分运移特性以及坡度对入渗河岸带表土层氮素截留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岸带坡度越小,入渗水流在表土层中的停留时间越长,河岸带表土层对氮素的截留效果越好,但土层深度不同,截留效果差别较大;坡度越大,河岸带表土层对氮素的截留效果越差,但土层深度不同,净化效果差别不大;坡度大小与NH4+-N,TN截留率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加工番茄耗水强度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本文研究于2017-2018年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设置4个灌溉水平和3种施氮梯度的完全组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水氨水平下土壤含水率、作物耗水和加工番茄各器官对氮素吸收分配的变化.结果 表明:加工番茄耗水强度在不同水肥耦合作用下,均于果实膨大期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