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oint Strength with Soldering of Al2O3 Ceramics After Ni-P Chemical Plat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i-P alloy was chemically plated on Al2O3 ceramics to produce uniform alloy coatings at temperatures below 70~C. Cu metal was electroplated onto the Ni-P coating to facilitate the soldering and shorten the chemical plating time. Then, the electroplated ceramic specimens were soldered with 60 wt.% Sn-40 wt.% Pb solder in active colophony. The highest shear strength was acquired after the heat treatment at 170℃ for 15 min. The joint fractures mostly propagated alo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eramics and the Ni-P coating, with some fracture in both the ceramics and the Ni-P coating near the interface and some alo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u and Ni-P coat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eramic surface roughness and the chemical plating parameters influence the coating quality, and that suitable heat treatment before the soldering also improves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ceramics and Ni-P coatings, thus strengthening the joints.  相似文献   
2.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依据2000年夏季8月29日至9月2日莱州湾的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给出了表、中、底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a浓度,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a浓度区,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N/P和Si/N分别为16.73和1.67,都比1998-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但N/P比1992,1995和1996年莱州湾的N/P明显偏低。叶绿素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α=0.01),表、中、底3层叶绿素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68和0.67。  相似文献   
3.
舟山海岛潮间带环境质量状况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舟山海岛潮间带的七个断面采集水样,根据海洋监测规范[1]对样品的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以及营养盐(无机氮TIN、无机磷PO4-P)、重金属、石油类等化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以超四类海水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相似文献   
4.
东、黄海典型海区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2年9月,通过现场营养盐添加实验研究了长江口外海(E4测站)、东海陆架中部海区(E6测站)以及黄海冷水团(E2测站)分粒级叶绿素a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E6测站加磷与加氮磷组均在120h出现了叶绿素峰值响应,表明9月该站同时受氮磷限制.E4测站加磷组在第1天培养结束时就出现了叶绿素响应,证实了磷限制的存在.E2测站由于培养时间所限,加氮与加磷组均未观测到叶绿素明显的峰值响应.不同海区浮游植物对响应时间不尽相同.营养盐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铜绿微囊藻为试验材料,应用正交试验法,在培养温度(25℃)及接种量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光限制胁迫协同pH与氮磷比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因素顺序为:pH>光限制胁迫天数>氮磷比,pH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显著性影响因素(F=63.111 5),且在pH 10.5、氮磷比15∶1及光限制胁迫5 d的条件下正常光照培养4 d后藻细胞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外微区模拟试验,于水稻返青生长期,采用尿素造型深施方式,在3、7和11cm等3个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分别表示为t-3、t-7、t-11)条件下,对田面水和土壤中氮、磷、以及悬浮物(SS)等主要污染物的动态特征及其降污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深施后5~7d内,田面水中氮素呈总体下降趋势,于第7d后达较低的浓度水平;硝氮(NO3--N)各处理间浓度差异较小,但整体上要高于铵氮(NH4+-N),就污染源而言,田面水NO3--N负荷不容忽视。田面水氮素浓度与尿素深施处理没有相关性。与对照处理撒施(表示为t-c)相比,深施处理的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可分别降低NO3--N 29%~47%、NH4+-N 64%~89%、总氮(TN)79%~97%。t-3和t-7的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浓度都处于较高水平,与t-7和t-3相比较,t-11可分别降低TP浓度32%~73%、DP浓度92%~99%以及SS浓度50%~80%。因此,尿素造型深施至11cm左右,具有显著的减排降污潜力,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余强弦  张四龙 《科技资讯》2009,(24):119-120
为了提高和改善生物法污水处理中的氮磷去除效果,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众多污水处理厂使用在线式硝氮分析仪,对污水处理各种过程中的硝酸盐氮成份进行监测,进一步对反硝化、硝化等工艺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氨磷去除及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含氮磷杂环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①②,很多氮磷杂环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标题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1,3,2-二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并且有一定的除草活性,文献[1]已报导了其合成和除草活性的测定结果。为了进一步探讨环状的含磷氮杂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本文报导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内源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富营养化是中国湖泊的重大环境问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来源可分为外源和内源.当湖泊的外源受到控制以后,由于沉积物中营养盐内负荷的存在和释放,湖泊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这时,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就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文章主要就内源污染对富营养化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分批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及氮磷营养元素对两种赤潮藻增殖的影响,发现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要求的温度较低,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3℃,生长温度上限在33℃至34℃之间;微小角毛藻(Chaetoceras minutissmus)的生长最适温度约为30℃,生长温度上限在41℃与44℃之间。氮磷缺乏使两种藻的增殖受阻,生长周期缩短,且缺氮比缺磷的影响大,测定表明两种藻的荧光激发光谱的高峰位置都在580nm附近,而荧光发射光谱的峰位为675nm.DCMU能引起两种藻活体荧光的增益,海洋原甲藻的增益荧光比率(F_D/F_X)为2.5,角毛藻的荧光比率较低,通常小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