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矿石品位的降低和管道化矿浆固含的提高,管道结疤情况日益严重,降低了管道中矿浆的加热效率,增加了溶出过程的能耗,缩短了管道化的清洗周期,不利于管道化的稳定运行。本文提出几种管道化溶出装置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铅锌矿石可造性预测专家系统,运行结果良好。本篇着重论述矿石可造性领域知识的特点和知识表示方法;分析矿石可造性预测专家系统的主要特征;讨论矿石可造性预测子问题的划分、一般决策过程、推理控制策略以及系统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3.
4.
5.
6.
采用水热煅烧法合成CuO/MIL(Cr, Cu)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对CuO/MIL(Cr, Cu)复合材料进行了XRD、FT-IR、SEM、XPS、BET等表征,结果表明CuO均匀分散在金属有机框架MIL(Cr, Cu)的表面。对不同催化剂催化降解苯酚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0.3 g/L,H2O2浓度为50 mmol/L,pH=6,初始底物浓度为30 mg/L时,CuO/MIL(Cr, Cu)复合材料对苯酚的降解效果可达100%,降解效果优于CuO、MIL-101(Cr)。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和EPR测试等证明·OH是催化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并给出其可能的催化降解机理。CuO/MIL(Cr, Cu)复合材料可在近中性条件下降解酚类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饲料矿产的研究应用现状。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叙述了甘肃省饲料矿产的种类、分布和开采条件,依据饲料矿产的评价原则,论述了甘肃省饲料矿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复合氧化物的表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CuO-CeO2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以TEM,粒度二次分布,TG-DTA,BET,XRD和TPD等系统表征了材料的粒径、形貌、粒度分布、热稳定性、比表面,晶相和材料表面的吸、脱附性能,以甲烷为模型反应,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材料的催化燃烧活性,并研究材料的制备方法、焙烧温度和Cu含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催化材料作对比,结果表明溶胶-凝胶制备的催化材料对甲烷燃烧呈现较高催化活性,初步探讨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 p H=9.6的氨 -氯化铵缓冲溶液中 ,Eu( )与茜素红 (ARS)络合物的极谱波 ,该极谱波峰电位在 -2 .2 5 V(sv. SCE) ,其峰电流与铕的浓度在 3 .0× 1 0 - 6 ~ 3 .0× 1 0 - 4 mol· L- 1 之间呈线性关系 ,最低检出限为 1 .0× 1 0 - 6 mol· L- 1 。利用该方法可测定稀土矿石中的中稀土元素铕  相似文献   
10.
本书属于矿物物理领域,重点是矿物的发光光谱。本书使用的实验手段主要是激光激发矿物质和对其发射和散射结果进行时间分辨的探测。全书共11章。第1章简介,介绍了主要科学术语的定义以及激光诱导时间分辨技术和稳态发光等内容;第2章理论背景,解释了激发能的吸收、辐射跃迁等发光中的主要过程;第3章实验方法,描述了实验设备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