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综合类   18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热分析法研究γ—Fe2O3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在制造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时,为确定衬底材料上的图形,必须使用掩膜版。现有的掩膜材料主要有乳胶膜和铬膜。乳胶膜耐磨性差、易沾污且分辨率低;铬膜虽有较好的耐磨性,但铬作为一种金属反光很强,导致图形分辨率降低。另一方面,这两种膜都不透明,光刻时图形难以套准。Fe_2O_3膜是一种优良的掩膜材料,它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和很高的分辨率,针孔少、透明、光刻时图形易对准。因此在70年代国内外就对Fe_2O_3膜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3.
采用试管静止富集培养及生态模拟富集培养,成功地从100份水样中分离到32株鞘细菌.利用Winogradsky液体试管法和摇瓶法进行氧化铁鞘细菌的快速筛选,从中筛选出1株氧化活性最高的菌株FC9901.对铁氧化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酶作用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5和30℃.金属离子Ca2 、Mg2 、Zn2 对氧化活性有激活和稳定作用;Cu2 、Hg2 、Al3 则抑制酶的活性;Fe2 、K 、Na 对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Fe Cl3·6H2O和Na OH为原料,以离子液体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 Br)为诱导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150℃下反应4 h制备出具有立方体形貌的α-Fe2O3,立方体尺寸较均一,平均粒径为55~75 nm。通过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气敏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产物的形貌产生了影响,该立方体形状的α-Fe2O3在92℃低温条件下对正丙醇气体显示出优异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5.
结合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用氨法制备氧化铁红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水中钙离子、镁离子和锌离子对氨法制备氧化铁红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离子都对晶种制备过程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三种离子的质量浓度影响晶种制备效果的上限分别为锌离子0.04 g·L-1、镁离子0.25 g·L-1和钙离子0.1 g·L-1.在水中添加氨水按时进行沉淀可以有效地消除钙离子、镁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层状铁钛酸盐K0.8Fe0.8Ti1.2O4,这种层状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超过1000℃)。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清晰地反映了其层状结构。采用离子交换法,首次制备了直链伯铵(n=6,8,10)柱层状铁钛酸盐。  相似文献   
7.
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除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作用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作用,从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一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藻菌,将其与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后,以普通Fe2O3作为实验对照,测定其溶藻作用和降解MC-LR作用.以激光粒度仪测定氧化铁纳米颗粒与溶藻菌两者单独和同时存在时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以获得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证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溶藻和降解MC-LR的作用,作用24 h后的溶藻率和MC-LR降解率分别达到44.3%和20.5%.同时加入氧化铁纳米颗粒后,溶藻率达到53.0%,MC-LR的降解率达到33.0%.激光粒度仪检测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与细菌混合后的颗粒物的平均直径增加到氧化铁纳米颗粒的12.3倍,同时氧化铁纳米颗粒和细菌单独存在时的粒径分布峰消失.氧化铁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生物固定化材料,可能通过其特有的途径有效地固定化溶藻菌,并增强溶藻菌的溶藻和降解藻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收缩核模型,用热重法研究了无氧低水条件下常温氧化铁的脱硫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初末期控制转移,初期为表面反应控制,随着产物层不断加厚扩散阻力的增大,末期为扩散控制,并计算出初末期活化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在没有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水热法合成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纺锤形α-Fe2O3,单颗粒长约为500 nm,孔径约为50nm.利用X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多孔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解释.通过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实验考查产物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其催化性能优于一般α-Fe2O3纳米颗粒,这可能是由于其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红土中游离氧化铁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土是在亚热带、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的一类区域性残积土。天然状态下的红土具有含水量、液限、塑限值较高,孔隙比大,容重低等一些物理性质。同时红土又表现出较高的力学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这一异常现象的出现与红土中富积的游离氧化物,尤其是游离氧化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由三个方面就红土中游离氧化铁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