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完全图的谱     
本文通过组合数学和矩阵论的方法获得了完全图的特征多项式和谱,指出完全图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与图的结构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邻接谱、拉谱拉斯谱和无符号拉谱拉斯谱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会带来提高政治参与水平的问题.现有的制度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就可能导致种种危机.因此一方面,执政党应通过制度创新来发展党内民主;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开辟公民参与的新渠道,积极推动社会民主.此外,民间力量的崛起也为扩大政治参与注入了体制外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它在实践中面临着改革和加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应随之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执政信任的形成、实现、巩固和增强,需要执政者追求并实现公正合理的执政理念,树立良好卓著的执政形象,特别需要执政者公正、为民、清廉、诚信;同时还需要执政者建立与健全民主制度,实行法治。执政信任是社会团结的重要道德基石,是执政者的政治灵魂和政治生命,对于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提出民族制度化、法律化思想,为我国民主建设健康发展提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实践,有效地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规范了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使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了可靠的保证。为使我国民主建设实践在正确道路上顺利前进,邓小平还提出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必须从国情出发,切合中国实际;必须保证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纠纷层出不穷,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便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考察的对象。要理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二者以什么角色去建立法律关系。总结起来,高等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与大学生建立的是行政法律关系;以教育教学的名义成为民事主体,与大学生建立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因作为集体利益的代言人成为集体法人,与大学生建立的是特别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述周恩来同志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从国家政权建设、党的建设和民主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归纳了周恩来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周恩来民主思想的重大意义,它不仅加速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了稳定性和可行性,而且对现今的民主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解江泽民同志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必须先行分析邓小平的政治文明思想。邓小平的政治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它们的丰富和发展。这集中体现在:以中国国情作为政治文明的前提,把民主政治作为政治文明的方向,将经济建设作为政治文明的基石,紧密依靠政治文明的主体人民群众,用制度建设保障政治文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