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迪:正确对待国情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关键;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  相似文献   
3.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读了林彪转送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毛泽东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批判资产阶级。5月15日,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了这封信。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由此可见,“五七”指示的下达比《五一六通知》的形成还早一天,足以证明它和“文革”的爆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论述了当前诗词创作的主要问题是人云亦云,缺乏个性,平庸之作甚多,并提出原因,一是思想感情问题,二是表达方式问题,且据此而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婚姻制度腐朽落后,毛泽东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在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把打破封建婚姻制度作为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立了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全新婚姻制度,实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伟大变革。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婚姻制度变革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也是强有力的领导者和推行者。  相似文献   
6.
本就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各自的侧重点作了比较研究。两都把“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西藏工作的根本宗旨,都把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作为处理汉藏关系的立足点;都把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同少数民族群众商量着办事作为西藏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其侧重点表现在:在西藏发展的根本任务上,毛泽东致力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邓小平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在西藏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毛泽东注重人口数量,邓小平强调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7.
1969年底至1970年初,无论是中国的对美政策还是美国的对华政策,都做了微小却是积极的调整。这其中的原因,学术界已做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以中苏关系的紧张乃至破裂为前提,中美关系在60年代末得到缓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一问题上显示了卓越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策略。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其本质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艺术掌握方式,是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毛泽东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生命力,它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的重要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生态日益恶化,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已日显重要。本文将从古典诗词教学与生态伦理学结合入手,谈谈对青少年生态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敬畏自然,热爱自然。  相似文献   
10.
谢剑先生《试论中国大陆的民族识别工作及其问题》一文值得商榷。“何谓民族”之争是中外学术界的普遍现象;范文澜、费孝通等的有关论点与毛泽东思想息息相通,并非所谓马列主义的“异端”。中国民族识别的指导思想不是“斯大林的标准”而是毛泽东民族观。这项工作的过程并不那么“草率”或“独断”,而是相当谨慎且民主的。谢先生所议诸问题并非民族识别所引发。认真分析却能证明民族识别的成功。中国民族识别在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科学内涵的全新观念指导下,通过民族学界与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理顺了千百年间未理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识别的成功经验是中国民族学界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