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图书资料室的馆藏文献、网络化、数据库、服务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多个目标的复杂问题,一些关键性指标数据不易采集,量化方面也存在尺度不一、标准不同的现象.本次研究采用改进的AHP法,建立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矩阵;通过改进的TOPSIS法,引入卡方检验思想,研究了贵州毕节地区的滑坡灾害易发性,比较8个评价单元与最优方案(最易发等级)的贴近度,编制了该地滑坡灾害易发性等级图.研究结果显示,滑坡灾害极易发区包括毕节市(C毕节=0.110 8)、纳雍县(C纳雍=0.124 2);高易发区包括赫章县(C赫章=0.097 2)、黔西县(C黔西=0.077 6);中易发区包括织金县(C织金 =0.041 9)、大方县(C大方=0.034 4)和金沙县(C金沙 =0.055 7);低易发区为威宁县(C威宁=0.027 1).研究结果与历史灾害统计数据较为吻合;将AHP和TOPSIS法组合应用于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属于新的尝试,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组合法计算更加简便,评价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利用HPLC、GC-MS对毕节地区5个典型植烟区考烟的中性挥发性香味及潜香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LC检测烟草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均在30 mg/g以上,不同产地的含量依次为赫章>毕节>金沙>大方>威宁。GC-MS检测出34种重要中性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新植二烯含量高,占总香味成分的85%-90.5%.毕节市烟区样的苯丙氨酸类物质总量、棕色化产物总量、类西柏烷类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大方烟区的香气物质总量,类胡萝卜降解产物总量、大马酮、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B、D均显著高于其他烟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毕节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基于GIS软件技术及VB编程开发方法,运用GIS软件设计开发了毕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阐明了设计的思路与方法、系统的结构以及其功能与特色.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学需求收入弹性理论为支撑,选定贵州省最贫困地区之一的毕节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农产品需求结构变动对毕节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影响。分析认为,从买方市场角度出发,毕节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农林牧渔结构中,应以畜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种植业结构中,应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强蔬菜和油料作物的生产;畜牧业结构中,应以牛、羊等草食性畜产品作为发展方向,同时加强发展收入需求弹性系数高的家禽业;加快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科学》2005,23(1):16-16
近日,贵州科学院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院博士、合作教授张璞对毕节地区人大干部赵凤普先生收藏的化石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几枚是极育研究价值的巨猿化石。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形理论方法计算出了贵州毕节喀斯特区各植被覆盖度的分维值、稳定性指数等,并结合该区的地质地貌特点和不同的坡度级别来分析对应背景条件下植被覆盖度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所表明:(1)自然景观较人为景观中的分维数大,显示了相对较为复杂的镶嵌结构,但同时也显示了较高的稳定性;(2)在喀斯特地区人为景观则显得较为复杂,在非喀斯特区,农田覆盖植被景观镶嵌结构较复杂;(3)从喀斯特、半喀斯特到非喀斯特,自然景观镶嵌结构越来越复杂且越来越不稳定,人为景观在喀斯特地区显得较为复杂;(4)随着坡度的逐渐增大,农田覆盖植被的分维值也越来越大,图斑镶嵌结构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8.
根据池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结合毕节地区气候条件,运用Fuzzy综合评判法,对毕节地区引种池杉造林的气候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并划分出池杉引种造林的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表2,参6。  相似文献   
9.
《科技智囊》2011,(12):91-92
1.10月22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举行.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毕节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结合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泥石流的关联度进行分析,评价出灌木林是控制泥石流的最佳植被,其次是草和乔木林。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本区防治泥石流的植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