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世界知识》2008,(10):70-70
孔剧,是泰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根据印度史诗改编而成,讲述了十面魔王抢走古代国王拉玛美丽的妻子悉达,国王在猴王的帮助下,击毙十面魔王,救出悉达,得胜回朝的故事。但由于情节单一,以舞传意,动作复杂缓慢,因而欣赏者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
吴立群 《科技资讯》2009,(31):217-217,219
《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其重要性在于提出了主体性的音乐理论。本文着重从音乐的三要素引发,联系原文,结合音乐作品实例,论证了音乐活动中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三个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此来论及嵇康的主体性音乐观。  相似文献   
3.
唤起欣赏审美体验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具体表现为唤起审美共鸣、唤起审美同情、唤起审美憎恨等。  相似文献   
4.
欣赏与信任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自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信任在人的一生中总是起到点石成全或锦上添花的效果,而老师真诚的欣赏与信任竞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D’oh 《世界博览》2009,(23):71-73
也许每一件艺术佳品都有打动人心的独特之处,但从神经细胞的角度探究美学并非没有意义。它可以让欣赏者更深入地领悟艺术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嵇康形成了强烈的反叛意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与传统观念相对立,他反对对音乐社会功能作庸俗社会学的解释;对音乐的心理功能,他认为只限于躁静这一情绪层面;他高度肯定欣赏活动中欣赏者的主体价值;他的学说有其先声和响应。嵇康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卓然独立的杰出人物,但他的观点也存在着许多偏激和谬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