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3篇
系统科学   67篇
丛书文集   115篇
教育与普及   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2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88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分析按需出版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按需出版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和按需印刷的相互关系,以期对按需出版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井下条带法开采留设的煤柱在覆岩压力作用下随着时间推移易发生蠕变现象,考虑到传统蠕变模型难以描述煤体蠕变各个阶段的损伤特性,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理论,选用Kelvin模型描述材料的相对完整状态,将Burgers模型中的黏壶元件用非线性黏壶元件代替描述材料的完全调整状态,引入Weibull分布函数,选取以时间为自变量的扰动因子函数,建立了以扰动因子为权函数的煤体蠕变全过程的本构模型.同时,利用煤样室内蠕变试验数据对基于扰动状态概念下煤体的蠕变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且相对于传统模型有较好的协调性,能够更有效地描述煤体的初始、稳定和加速蠕变阶段的蠕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中 可采用引入一个工程项目,通过项目设计来学习研究新知识,完成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4.
对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逻辑规则和方法以及数学语言进行逻辑透视,探讨数学难以理解的客观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股份制银行面临全面竞争近二十年来,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二梯队和中国金融体系增量改革战略的重要构成,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体上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显然,从规模上说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数已经居于世界银行前列。但大并不意味着强,与外资银行,尤其是与国际领先的优秀银行相比,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中国股份制银行却存在明显差距,表现出强烈的顺周期发展模式(即经济上升期间水涨船高,而一旦经济回落则出现水落石出),缺乏风险分散和风险管理的手段和能力,导致盈利能力较差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尝试通过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概念规划的概念,阐述了概念规划的特点.概念规划反映的是一种趋势、一种意向,其特征是创意与速度,强调内容简化、重点突出,强调多目标、多方案的比较,强调规划的灵活性,淡化时间期限,注重动态特征.初步探索了概念规划在“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论文中“关键词”的标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关键词在文献检索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科技论文的发表,必须重视关键词的标引.明确指出出版专业中关键词的概念,探讨了不同标引方法的利弊,介绍了关键词的标引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索物理学中美的因素,领悟自然科学之美,激发科学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通过对商誉会计概念及其本质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和披露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