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陆架海而言除了冰体积效应,温度效应外,还有由于大陆淡水注入引起的,使δ^18O值负向偏移的效应,而且在低海平面时期,当沿岸水团盛行时,这种效应起主导作用。笔者将这种效应从广州的盐度效应中分离出来,称为陆架海的负值效应。  相似文献   
2.
夏季苏北沿岸流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长江冲放展机制的研究。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丈犀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数值试验结果首次表明,在夏季长江口水位向外倾斜,冲淡水穿越等水位线运动,远离长江口水位倾向东北,冲淡水沿水位坡面运动,同时再现了伸向东北的冲淡水舌和东海陆架上的环流结构。夏季苏北沿岸流作为长江口北部海区的一股势力,阻  相似文献   
3.
冰岛北部陆架3000年以来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及古气候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辉  任健  Jón Eiríksson  冉莉华 《科学通报》2006,51(22):2657-2664
冰岛北部陆架MD992271孔沉积硅藻中喜暖硅藻数量持续减少以及喜冷藻类数量不断增加, 反映了该区近3000年来气候变冷的趋势, 而硅藻组合中这两类硅藻数量呈周期性的此消彼长, 指示在趋冷的背景下, 气候的冷暖交替过程. 转换函数计算结果表明, 该孔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大致可分3个阶段, 在1400 cal. aBP以前, 温度基本高于平均值; 在1400~700 cal. aBP之间, 温度在平均值上下起伏, 而在700 cal. aBP后, 温度均处于平均值之下. 在这3000多年间, 还存在着4次明显的降温事件, 降温事件的中心分别位于约2600, 1900, 1300和600 cal. aBP. 上述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和冰岛北部陆架HM107-03和MD992275孔资料相对比, 明显具有一致性, 同时也可与GISP2冰芯氧同位素及北大西洋深海沉积记录对比, 说明冰岛北部陆架晚全新世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变化, 受区域性气候变化的控制. 直接导致上述海水温度变化, 是影响该区暖流和寒流作用此消彼长的结果, 而冰岛周边海域3000年来海流分布的基本格局未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在粒级分离的基础上,对长江河口及邻近陆架22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磁学表征,探讨了磁性特征对物源、输运、沉积动力等环境信息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入海泥沙、残留砂及废黄河物质是长江口外水下三角洲及邻近陆架沉积物磁性特征的主要物源影响因素,但3者的空间分布不同.沉积物磁化率(x)、饱和等温剩磁(SIRM)、硬剩磁(HI...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一种在无井或少井情况下的叠前叠后混合地震反演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叠前反演分辨率高和叠后反演效率高、抗噪能力强的优点。首先应用遗传算法理论在所选控制点的角道集数据上进行叠前波形反演,求取控制点的虚拟纵波速度曲线;然后利用纵波速度曲线和已知地质信息来建立初始模型,进行叠后约束反演。我国东海南部陆架盆地勘探程度低、探井数量少,适合于混合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利用该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混合地震反演,并对影响混合地震反演效果的关键因素(层速度、角道集数据、迭代次数、已知地质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获取虚拟纵波速度,需要准确的速度谱和角道集数据;为了增强叠前反演的实用性,需要选择恰当的控制点;充分利用已知地质信息,可以减小叠后反演结果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7.
陆架陆坡潮成内波的二维三层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构造一三层模式,研究了强跃层存在情形下内潮的生成与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内潮显著依赖于层化结构(层化强弱、各层厚度)。内潮存在可观的斜压余流,陆架上可达8cm/s。此外,在陆架坡折区,第二模态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陆架海海洋环流与海洋科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反映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MD06-3042孔(27°05.4′N,121°24.1′E,水深62m,岩芯长34.1m)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和14C年代测试,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区的海平面及沉积环境的变化.14.0ka左右,海平面已经到达现今海平面下62m等深线的位置,大量沉积物在此沉积.13.0~4.2ka之间,受海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少量沉积物在此沉积.4.2~3.2ka之间,现代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主体在该岩芯附近快速堆积.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体由北向南,由内向外逐渐形成,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10.
王刚  乔方利  侯一筠  林敏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5):2008587-2008590
2005年4月在海南岛东部水深约120m的陆架上进行了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流的连续观测.4月20—30日期间高速海流发生频繁,其中25和26日都观测到流速在3.8m?s-1以上的海流,主要运动方向大致与岸线平行.高速海流一般出现在70—100m水深范围,延续时间为几个小时,有时可达十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