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榈油为原料合成增塑剂ZS-301,对棕榈油品质(以熔点计),氢氧化钠用量,氯化锌用量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选择熔点为48℃~51℃的棕榈油.氢氧化钠的用量16份,氯化锌用量15份(以棕榈油重量为100份计)。在最佳条件下所制得的10批样品均符合国外Pirelli公司同类产品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脂肪酶催化棕榈油甘油解反应合成单甘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以猪胰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体系中由棕榈油通过甘油解瓜在合成单甘油酯,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0℃,甘油与油脂摩尔比2:1,甘油中含水质量分数w为4%,反应时间20h左右时获得的单甘酯w达24.17%,降低体系的反应温度到12~13℃,单甘酯含量进一步提高,4d后达到平衡,单甘酯w为30.93%。  相似文献   
3.
GC-MS联用鉴别植物油中的特征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氢氧化钾—甲醇衍生化体系,以正庚烷为提取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棕榈油、调和油、花生油和豆油中的特征脂肪酸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4.
棕榈油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植物油,将其转化为棕榈油多元醇可作为聚氨酯的原料.以棕榈油为原料,研究了棕榈油多元醇的酯基胺解合成工艺,确定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制备条件:常压80℃,反应2 h,催化剂加入量为1.5%.并利用红外光谱、液相色谱和热重分析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本方法合成的棕榈油多元醇具有纯度较高和较好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两件涉及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一件是在德国汉堡发现变异的大肠杆菌病毒,导致近20人死亡,至今找不到病毒来源;另一件是台湾数百家食品饮料生产厂家在添加剂中违规使用塑化剂,以此替代棕榈油,致使多不胜数的消费者在浑然不觉中蒙受伤害。因多家涉案企业在大陆或设厂或有密切贸易关系,所以,大陆卫生、防疫、质检等部门迅即在全国开展了塑化剂与食品安全的专项大检查,避免台湾企业的劣迹在大陆重演,扭转中国食品安全长久以来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棕榈油对淀粉物料微波膨化产品的质量和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油的添加减弱了微波的加热效果,且随着油含量的增加,温升速率逐渐减小,含油物料微波膨化过程中的加热段延长了10-20s,膨化段和固化段相应推迟10-20s,物料的膨化速度随着含油量的增加而减小。微波处理90s后,对照样及含油量为0.05,0.10,0.15和0.20mL/g的产品其膨化率分别为4.44,4.17,3.43,2.88和2.10。随着含油量的增加,产品的孔隙率逐渐增大,在含油量大于0.15mL/g后,这种增加程度加深,产品的质构变粗糙,向淀粉物料中添加棕榈油可以改善微波膨化产品的脆度,且在添加量为0.05mL/g时产品的硬度最小。添加棕榈油后的产品色泽与油含量有关,与微波膨化无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氨酯类材料为载体固定化根霉BUCT-11发酵生产脂肪酶.对根霉BUCT-11游离脂肪酶催化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双温程等手段以后,产物中单甘酯质量分数可达47.5%.固定化细胞简单处理后,用于甘油解反应,在最佳条件下双温程后,单甘酯质量分数达到35.5%.文中实现了根霉BUCT-11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单甘酯合成中酶的成本,因而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棕榈果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棕榈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为自变量,以棕榈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方法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8.2﹕1、酶添加量4.2%、酶解温度4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棕榈油的平均提...  相似文献   
9.
塑化剂风暴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11年3月,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一名普通检测员在进行益生菌例行稽查检测时,意外发现食品中竟然有毒性物质——塑化剂DEHP(即"邻苯二甲酸酯"),让一场在台湾业已存在了30载的食品安全危机露出了"庐山真面目"[1].一些不  相似文献   
10.
近日.有两件涉及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一件是在德国汉堡出现的大肠杆菌疫情.导致近二十人死亡,至今找不到病原来源:另一件是我国台湾地区数百家食品饮料生产厂家在添加剂中违规使用塑化剂.以此替代棕榈油,致使消费者在浑然不知中蒙受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