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领导哲学是"反向"哲学,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种哲学体现在领导目标上,一般人求大国众民,他求小国寡民;在途径上,一般人都主张有为、进取,以动取胜,他却主张无为、退守,以静制动;在谋略上,一般人都力促事物向积极的、强的方向转化,他却力促事物向消极、弱柔的方面发展,等等.老子认为,"柔弱"是"道"的根本属性、突出特征和使事物符合"道"的最佳手段,这体现了老子对"柔弱"的价值作用的非凡认识和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领导谋略.  相似文献   
2.
秦晓慧 《科技信息》2009,(5):121-121
老子开创了“道”为最高范畴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哲学。对这个抽象玄奥的“道”的理解,我们从具体物象——“水”而非抽象概念切入,通过揭示隐含于“道”这个基本概念的物象,来了解它意义的现在范围,认识和建构这个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3.
天生丽质,冰清玉洁的苔丝出生在一个破落的深陷贫苦的家庭,她纯朴善良、勤劳能干。然而,她的命运却在家庭、社会织成的悲剧大网中屡遭不幸,最终走向毁灭自身的断头台。社会道德、柔弱的个性、虚伪的宗教三方面是造成苔丝悲惨一生的复杂根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代文人的“隐退”思想以“刚性”的意志为后盾,不能简单地看作“消极”。“文人画”实现了再现型绘画向表现型绘画的转变,其图式语言折射的审美追求是“以柔求刚”。其外表的“柔弱”掩盖了其内在的“刚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老子论"柔弱胜刚强"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老子运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经验论的归纳法,二是唯理论的演绎法。  相似文献   
6.
老子矛盾转化思想历来为世人所重视,但其矛盾转化思想有其主观条件并遵循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实非相对论、循环论。老子矛盾转化思想的临界点在于“极”。为避免事物向反面转化,他创造性地采取了“反用”的辩证思想,认为拥有“赤子”之心、“精和”之气,保持“柔弱”、“不盈”的状态,保持近乎平衡而绝非平衡的状态,方得生命或生存之道。这一方法和思想,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大多认为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不太关注于现实政治的,其实庄子是非常关注政治生活的,庄子认为人始终是无法逃脱出政治生活的。与此同时,庄子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当时政治生活极度黑暗的一面,这和孔子认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庄子的思想则更强调顺应"道"的要求来实进行社会治理,"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庄子政治哲学的核心,表现在具体的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无为而治,道通为一,柔弱不争等特点。同时庄子这种政治思想也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时光推进到21世纪中华民族面临全面振兴之际,老子虽古尤新的道家思想大行于世。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玄之又玄",在天地产生之前,甚至还没有上帝的时候就存在了,它自根自生,无始无终,永恒不变地运动着。身为道家鼻祖的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所著的洋洋洒洒五千余字的《道德经》正是对道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刘园园  黑一宏 《科技信息》2009,(25):I0178-I0178
本文旨在通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巨著《呼啸山庄》中四对对立冲突的分析来鉴赏这篇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 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 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 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