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将其纯化得到脱氢松香酸,用硫酸二甲酯酯化后,通过12位溴代、7位氧化、13位硝化得到7-羰基-12-溴-13-硝基脱氢松香酸甲酯(5),5与4种芳基硼酸经钯催化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一系列脱氢松香基12位芳基取代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三类脱氢松香基手性衍生试剂的合成及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脱氢松香酸和脱氢松香胺为起始物,合成了异硫腈酸酯类、酰氯类和琥珀酰亚胺酯类共4个针对胺类消旋体拆分的手性衍生试剂.对比研究了它们与消旋体的衍生性能及在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器条件下对氨基酸消旋体的拆分能力.结果表明:17.5℃下,以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20%CH3CN为缓冲液(pH9.5),脱氢松香异硫腈酸酯(DHA-NCS)对D,L-半胱氨酸和D,L-丙氨酸衍生后通过毛细管电泳得到了较好的拆分;25℃下,以体积比为90:10的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50 mmol/L硼砂为缓冲液(pH 9.5),酰氯、琥珀酰亚胺酯类等目标化合物可与上述氨基酸进行衍生并在HPLC条件下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3.
松香酸蔗糖酯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研究.考察了加热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外光谱法,选择合适话带,标准加入和吸光度比例法相结合对松香酸、液体石蜡混合物进行定量测定,克服了化学滴定法的不足与两组分难以分离的缺点,为准确定量高分子弹性体中添加剂成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方法用于弹性体中松香酸、液体石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2%和1.55%,相对误差分别为1.31%和0.45%。  相似文献   
5.
以氧化淀粉、松香酸及两者的混合物,分别模拟为溶解物质(DS)体系、胶体物质(CS)体系及溶解与胶体物质(DCS )共存体系,采用3种不同特性的聚胺固着剂加以作用,固液分离后测定模型物的残余浓度,考察固着剂作用下DS、CS、DCS的稳定性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的DS、CS体系中,固着剂难以大幅去除DS ,但比较容易去除CS ;混合的DCS体系中,DS可附着在CS上被更多地去除,CS则因DS的稳定作用更难去除。综合来看,分子质量大而电荷密度高的固着剂去除DCS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Br2-MnO2法合成12-溴脱氢松香酸及其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Br2-冰醋酸、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Br2-MnO2三种方法合成12-溴脱氢松香酸和12-溴脱氢松香酸甲酯,并对反应的动力学和不同体系的反应用时、产率、选择性以及合成成本等进行探究。研究表明:Br2-MnO2新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反应用时短(2h),成本低,选择性好,产率较高(49%~66.7%),合成效率高,适合进一步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脱氢松香基Friedel—Crafts反应产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脱氢松香酸和脱氢松香酸甲酯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6种脱氢松香基芳酮衍生物,产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以脱氢松香酸甲酯为反应物合成12-乙酰基脱氢松香酸甲酯的傅.克酰基化反应,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以CCl4为溶剂,无水氯化铝、乙酰氯和脱氢松香酸甲酯物质的量之比为2.3:1.5 :1,反应6 h,其产率最高可达92%.  相似文献   
8.
针对歧化松香酸钾皂的合成工艺,对松香歧化和歧化松香皂化的国内外现有生产技术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9.
松香酸蔗糖酯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研究,考察了加热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脱氢松香酸潜在的抗氧化活性,以脱氢松香酸为底物,通过甲酯化、溴代、氧化、硝化、Ullman缩合等步骤,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元素分析和质谱确证.然后采用荧光淬灭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发现其对Cu2+和Fe2+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螯合性能,对Cu2+与Fe2+的耦合常数分别为102.9L/mol、168.3L/mol,有望作为一种通过螯合作用而抑制自由基产生的潜在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