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培养条件对朱顶红形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试验探讨了促进朱顶红快速成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应用透射电镜对朱顶红花粉水合、活化和萌发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尤其是生殖细胞微管的结构形式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成熟花粉时期,椭圆形生殖细胞中的微管组成纵向束平行于细胞的长轴分布并靠近质膜,微管间无结构上的联系.花粉活化时,生殖细胞形状不断变化,微管的数量显著减少,多为单一微管具各种方向分布.花粉萌发后,进入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为纺锤状,具多个裂瓣,微管的结构形式和分布方式与成熟花粉时期的相似,即微管组成纵向束,充满裂瓣.但微管间及微管与质膜间以横桥相互连接.  相似文献   
4.
石蒜科6属6种植物叶表皮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石蒜科(Amaryllidaceae)中石蒜属(Lycoris Herb),朱顶红属(Hippeastrum Herb),文殊兰属(Crinum,L),龙舌兰属(Agare L),网球花属(Haemanthus L),和君子兰属(Clivia Lindl)6属共6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石蒜科表皮细胞形状多数为长矩形,椭圆形或近圆形,无副卫细胞,但表皮细胞形状,大小以及气孔器分布密度在种属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定该植物种及属的性状之一,同时也为石蒜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取朱顶红根和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挥发油中的成分进行对比.采用常规挥发油提取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了朱顶红根和叶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醇、胡薄荷酮、胡椒酮、1,3-二氧戊环-2-甲醇、偶氮、3-硝基丙酸、乙酸薄荷酯、间氯苯硫酚、2,4,5-三甲基-1,3-二恶茂烷、2-亚丙烯基-环丁烯、1,3-二氧戊烷-2-甲基、3-硝基丙酸*、乙酸乙酯、乙苯、邻二甲苯、邻二甲苯*、1,2,4-三乙基苯、三甲基苯、偶氮二甲酸二乙酯*、辣薄荷酮、(Z)-4-氯-2,3-二甲基-1,3-已二烯等.并对朱顶红根和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为开发和利用朱顶红不同部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蒜科植物朱顶红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 (Ait.) Herb是一种石蒜科的草本植物.目前可见的朱顶红大多是人工培育品种.朱顶红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有良好清热解毒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痈疮肿毒.另外,朱顶红的用药部位一般为鳞茎,其性温,味辛,并有一定的毒性.随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朱顶红中化学成分得以分离.研究发现朱顶红中提取分离的化学可体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对朱顶红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整理综述.以期为后续朱顶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5种盆花养护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激素配比对朱顶红愈伤组织诱导,解决了外植体褐变问题。结果表明:朱顶红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1℃,光照16 h/d,光照强度3 000 lx 左右,pH 为5.6~5.8。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 MS NAA 1.0mg/L BA 2.0mg/L AC1.0mg/L 为好,30d 后启动率可达86.4%。  相似文献   
9.
中药朱顶红富含大量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其中石蒜碱最为活跃,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石蒜碱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保护心血管、杀虫等作用.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研究发现的石蒜碱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综述,希望能为今后石蒜碱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等领域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