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5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关雎》的多个英译本,从语言,形象,流动感,意境和音韵等五方面分析各种译本的利弊得失。最后从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的角度阐述翻译的优劣并无绝对的标准,每个译本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创作主体的个性特征影响着作品的美学特征,王维以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精深的佛禅修养,影响着他的山水诗创作,形成其山水诗的独特意境:含蕴山水清音,心境与自然浑然一体,物我两忘、空灵清幽具禅思画意之意境。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诗中有画”的特点从意境美、色彩美、含蓄美、韵律美等四个方面对盛唐诗人王维诗作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试图从本视角鸟瞰意境研究领域中诗歌意境向度上的研究盲区,认为意境具有语义模糊、语象有机统一和未定点多三个基本特征,并兼论意境范略理论渊源于先秦儒道两家对本语义层和语象层的基始认识。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湘西作品乡土气味鲜明浓烈。善于在现实的细腻描写中浸透浪漫的抒情幻想;把人物心绪化为传神氛围,构成暗示,诱发读者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清新简洁的语言富有古朴的地方色彩,具有质朴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6.
意境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演进历程众说不一。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是意境理论的孕育时期;唐代是意境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时期;意境理论的成熟和定型,主要在宋朝严羽、明末清初王夫之二人身上得以体现;而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总结和终结,同时又是现代美学意境理论的开启。  相似文献   
7.
诗家夫子王晶龄笔下的七言绝句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享有极高声誉。笔认为,以“愁”为情感基调构筑诗篇是王昌龄之擅长。本旨在通过赏析诗人有关“愁情”的七绝,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巧夺天工的意境营造手法,并从“边愁”、“春愁”和“离愁”三方面分类评述。  相似文献   
8.
纳兰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形成这种感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探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纳兰词凄婉意境的营造艺术。笔者认为纳兰词营造凄婉意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境意蕴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刻写优美意境和孤寂之情。这二个方面相互交融,相辅相成,构成了纳兰词的凄婉意境,增强了纳兰词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朗诵时的情感,随着诗歌的内在情感在发展,在变化。或抑或扬,或顿或挫,真情实感这条线,始终贯穿全诗,自己已深深地进入诗的意境和情感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写意画之“意“,容易被错误理解为主观之意、抽象之意、“图形“之意.从“写意画“的艺术理论阐释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写意画的“意境之意“、“形似之意“、“设色之意“等方面的解读,可以诠释中国写意画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