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试图通过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这一论题的理论阐释和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描写,来展示这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度、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在关于"丑陋的母亲"这个问题上的近乎一致的观点,从而揭示女性在经历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创之后对生活所采取的极端卑劣的手段,显示女性内心的脆弱和无助,表达了女性的控诉。  相似文献   
2.
曹七巧是张爱玲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她为了金钱而嫁入豪门,从一个身心健康的姑娘发展到心灵扭曲女性,本文分析曹七巧悲剧的成因,并以此揭示出这一悲剧形象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从不幸的婚姻生活、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自我的实现三个层面比较和分析了曹七巧和查泰莱夫人这两个婚姻悲剧人物形象的同中之异,剖析了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考虑,揭示了婚恋中和谐的两性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充满了激烈的欲理之争。曹七巧心理变态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传统的封建程朱理学思想对女性心灵的残酷摧残,它使这种病态心理的形成具有某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不幸婚姻遭遇及其逐渐为金钱毁灭,后期又去毁灭他人的悲剧故事。看过这个故事的人大多认为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人性泯灭的女人。以格雷马斯的理论为基点,从“符号矩形”的角度着手,浅析曹七巧在“二项对立”的争斗中缘何从可爱异化为可怕,并由此启发女性对传统爱情婚姻进行自省,进而对自身的存在价值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曹七巧在婚后漫长的几十年生活中,由于正常的性欲需求无法满足,使好感到极底压抑,而在精神上支撑好走过这艰难而又漫长的几十年的是黄金的诱惑以及对夫家二弟与自己儿子的不正常的情感。在生命本能欲求的缺失与冷冰冰的黄金填补物的一“压、、一“冲”之间,曹七巧最终走向变态,也使她彻底丧失了爱的能力;断送了妇儿的终身幸福,对儿子变态的“霸占”等。在与蘩漪的对比分析中还可发现:好缺失的是一些生物性的本能需要;自我主体性的迷失以及在平衡的日常生活中的极富心理含量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7.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曹七巧与三仙姑二人性格中具有美丑失调、“自我”“非我”的矛盾.性压抑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弗洛伊德学说解析张爱玲的《金锁记》,我们可以看到:曹七巧的梦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张爱玲的精心设计:曹七巧对于少女时代的梦的未曾实现一直耿耿于怀,所以现实生活中当年轻一代表现出她曾经想要表达然而却无法表达的愿望时,激起的只是她的一种惩罚的欲望。在此过程中,曹七巧的“自我”逐步瓦解,“非我”则乘虚而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