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小冰麦异附加系列I(TAI系列I)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根据同工酶结构基因Estc-A^ig1和Estl-A^ig2在异附加系TAI-12,基因Este-A^ig4在TAI-15中冰草染色体上的定位,推知TAI-12和TAI-15中的冰草色染色体分别属于第3和6同祖群。由于此二冰草染色体上还分别存在小麦第6和3同祖群染色体部分同源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人类6号和18号染色体易位的病例。经细胞遗传学检查证明患者的核型为46,XXt(6;18)(p25;q21.3)。此患者临床表型正常,但先后生过两个严重唇裂、腭裂的婴儿,且生出后不久均死亡。本文对衍生的易位染色体来源、婴儿死亡的原因及生育正常后代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牛染色体易位是常见的牛染色体畸变类型,文中综述了牛染色体的罗伯逊易位、X/常染色体易位和其它易位,着重讨论了1/29罗位逊易位的分布、起源和表型效应,指出该易平虽然可能导致某种程度的育性降低,但其对表型效应的影响尚存在争议;并针对“根除”或“从群体中剔除罗伯逊易位”观点,提出了不同的韵意见。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型化学酶法——开环易位聚合反应(ROMP)与酶促开环聚合反应(eROP)联用合成嵌段聚合物PCL-b-PB-b-PCL,用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产物的结构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PC数据向高分子量移动,即成功合成了嵌段聚合物;嵌段聚合物可完全水解,且GPC数据向低分子量移动,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假言易位4种表现形式在句法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但是在作为推理规则或公理时所表现出来的推理能力确实迥异。在经典命题逻辑中,它们之间的推理能力差异在形式上表现为双重否定,而深层的原因是否定词在条件句中前后件的位置不同,即否定与实质蕴涵的条件句之间的复杂关系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肠手术后与细菌易位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5年2月~2006年3月期间收治的结肠癌行手术的患者42例,选取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浓度(L/M)比值、白介素-6 (IL-6)、AP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WBC)、手术方式等指标与细菌易位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易位阳性患者尿中L/M比值、APACHEⅡ评分、IL-6、WBC计数与阴性患者均有显著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易位只与APACHEⅡ评分、WBC计数、IL-6有稳定关系.结论在估计细菌易位可能性大小时,除了了解与其相关的因素外,应重视细菌易位有关的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染色体易位的发现开始,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植物染色体易位的研究进展。主要叙述了应用易位原理来进行育种研究以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从而说明易位不仅是一种染色体畸变现象,而且可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在对遗传学理论、生物进化、诱变育种等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Nanopores are emerging sensitive sensors that can detect and analyze single charged molecule. Nanopores present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sequencing human gen- ome below US$1,000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such as high throughput and low cost. However, a dominant bottleneck, that is, the high translocation speed of DNA molecules, has to be overcome. This property decreases accuracy of nanopore sensors to the single-base level. In this review, we mainly introduce the recent research works of retarding and manipulating of DNA motion through nanopores by actively control of three forces, which are the driving force, interaction force between nanopore and molecule, and exterior drag force. Lastly, conclusion and further outlook are presented pore-based DNA sequencing on future directions of nano-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9.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forced translocation of polymer through a nanopore inside which the polymer experiences a driving force F. Hydrodynamic interaction (HI) is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polymer in good solvent. We find that the mean translocation time 〈t〉 scales with the polymer length N as 〈t〉 ~ N^a with α = 1.26 ± 0.03 close to a theoretical pre- dic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 can be described by a Gaussian func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s of polymer translocation with the HI is different from that without the HI. However, the exponent 6 in the scaling 〈t〉 ~ F^-δ is found not to be affected by the HI effect.  相似文献   
10.
将活性开环易位聚合得到的聚降冰片烯所带的茂钛取代环丁烷末端基转变成烷氧基茂钛,然后在AlEtCl2助催剂存在下催化乙烯与丙烯配位共聚合,合成出聚降冰片烯聚(乙烯co丙烯)两嵌段共聚物.考察了铝钛比、聚合温度和单体配比对乙丙共聚合的影响,并通过溶剂萃取及13CNMR分析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约36%的活性聚降冰片烯有效地转换并在助催剂AlEtCl2存在下使乙丙共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低的聚合温度和铝钛比以及高的乙烯单体比有利于增加乙丙共聚物中形成嵌段共聚物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