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学派是中国的思想统治者,其思想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儒家的文艺思想也被尊为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本文以白居易的诗论纲领<与元九书>为主要例证,从两个方面--"以政教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和文质并重--对儒家文艺观作一个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文艺观有一个在实践中发展形成的过程。其发展成熟的文艺本体观,不仅从多方面揭示了文艺的本质、特征和特殊功用,而且体现了一种完整、切实、深刻的特点,具有科学的辩证精神。鲁迅的文艺本体观,不仅对其创作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也是鲁迅留给我国文艺事业一份宝贵的遗产,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旭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具有独到之处。从醉心西方政治到融合中西文化的嬗变过程中,他在接受了西方的哲学观、世界观的同时,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表现了他极为先进的文艺观点。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高旭确实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文艺思想,涵盖以下五方面的内容:首先,如果没有文艺工作者“提供精神食粮”,那么“人们就不能生活”;其次,“同搞创作的人打交道,行政措施总是最有害和最落后的”;第三,提倡文艺创作写真写实,但是反对一味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第四,个人的“心情”、“口味“和艺术素养,决定其文艺鉴赏水平;最后,限制文艺家出国交流或者旅行,弊远大于利。可见,赫鲁晓夫文艺思想中不泛闪光且富有启迪意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提出的一个富有战斗精神的文艺观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著书泄愤”、“著书言道”.在情感论上,“著书泄愤”突破了孔子以来“诗可以怨”的理论;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司马迁通过著书的实践,扩大和丰富了荀子文以言道说的内容.这两方面内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泄愤”是著书的动力,“言道”是著书的目的.“发愤皆书说”观点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成了指导历代进步文人以文艺创作进行政治斗争、民族斗争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我同意这种说法:儒家哲学的倾向是求善,而道家哲学的倾向是求真。在这里我还要进一步说的是,道家哲学还有它另一面,就是它强烈的救世精神(仅与儒家的救世方式不同):它愤世嫉俗,直指人心;斥伪善之教,奉无为之方言;欲救失真之人心,追寻天地之精神。道家的"道",与西方哲学里的"逻格斯"是一致的,都有"规律性"和"天道"这两个层面的意思,融求真倾向与救世精神于一身,实足令人迷恋,大有研究之必要。许多人这么说,庄子是消极避世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透过《庄子》一书的字面,我看到了庄子一颗悲天悯人的痛苦内心:他在叹息着伪…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的通俗文学观是他的文化观的体现。他提出了文学的“三分法”,认为在文学史的研究上,必须重视通俗文学的研究,因为通俗文学代表大部分民众的思想。他认为中国通俗文学中的世情文学起源于士大夫,而武侠文学来自民间,日本的通俗文学则相反。周作人的通俗文学观是与他的非功利的文艺观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左联”成立后,左翼文艺界与新月派的矛盾不但没有缓解,双方的冲突反而扩展到更多领域,于是有了更多的论战和辩难。新月派挑起翻译问题之争,否定了无产阶级文艺的存在可能性和文学阶级性的存在合理性,否定了左翼文艺界的创作成绩和争自由的合理诉求,这招致了左翼文艺界的迅猛反击、激烈驳斥和严厉批判。新月派推动国民党对左翼文艺界进行“文化围剿”,令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左联”的对立面,乃至成为“阶级敌人”,这并非历史的误会,而是验证了某种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扬雄的文学创作众体兼备,他的文艺理论也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更趋系统和完备。明道、征圣、宗经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这一观念显然带有浓厚的儒家政治伦理色彩,显示了其文艺观的功利主义特征。扬雄文艺观的功利主义还体现在其对赋的态度的转变以及对屈原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10.
艾里森的文艺思想深深植根于非裔美国人的民俗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文学的传统之中。艾里森不仅批判白人至上的意识形态观,强调艺术超越世俗和种族冲突的功能,而且还萌芽了种族融合的思想。在非裔美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史上,艾里森前瞻性地预言了非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