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在国内第一次使用社会实验的方式,通过综合运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把城区这一社会、系统作为实验的场所、考量的对象,从而实现了对城市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创建的考核和评估,打开了社会实验之门。下文从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并结合重庆市酉阳县的测评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2年8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厦门市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岛内外一体化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加快旅游业发展。厦门要推动旅游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供旅游精品项目已迫在眉睫。鼓浪屿的历史文化与火烧屿的生态科技鼓浪屿之所以迷人,除了有天风海涛、花香鸟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公民道德作为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质量。而文明城市创建又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系统整体理论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设计、具体量化指标以及量化指标的监测方法和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系统辩证论认为:越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越要构建良好生态环境;越是重化工业城市,越要构建低碳循环经济;越是多民族集聚地区,越要构建友好型和谐社会。近年来,城市化加速发展,也是城市建设价值提升时期。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低碳经济时代对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构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设计,是在参照国内外生态指标体系基础上,依据城市不同实际提出的,并由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制度保障等 7 项分系统构成,具体量化指标有 40 余项,这只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般性模型,是对系统辩证科学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住得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指以居住生活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中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条件,城市卫生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市民居住和生存的质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素质的高低。因此,抓住创建文明城市这一有利时机,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卫生质量,这是建设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金根  高祥德 《科技信息》2012,(2):36-36,38
文明城市的创建实质上是要建设一种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和城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社区图书馆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具有引导观念,健康娱乐;普及知识,揄扬先进;传播文化,塑造城市精神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现状不尽如人意,应拓宽办馆渠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社会力量联合建馆,同时应完善图书流动体系,建立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社区图书网络,让社区图书馆在城市文明创建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和特征,按照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崇左市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目标可达性的基础上,提出包括发展生态产业,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及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从海洋生态文明城市的界定入手,从海洋生态、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制度6个方面构建了环渤海海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大连、威海、烟台3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东营、天津2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唐山、盘锦、葫芦岛、营口、丹东、秦皇岛6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城市;潍坊、锦州、滨州、沧州4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城市。基于环渤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分析,提出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基础设施.科技馆的存在是现代文明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从1958年开始筹建的"中央科学馆"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茅以升和钱学森等一批老科学家再次提出建设中国科技馆,从1979年国家计委批准兴建中国科技馆到1984年邓小平题写馆名后破土动工,从1988年中国科技馆开馆到2008年新馆建成开放,中国科技馆的建设经历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