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敲诈勒索罪虽系常见性、多发性犯罪,但由于行为人犯罪目的及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以致本罪在司法认定中疑难重重,刑法理论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以所有权人、债权人、消费者、信访人等行使权利内容的不同为切入点,从不同的层面,分析论证了敲诈勒索犯罪与正当行使权利的界限,并从理论上予以概括总结,厘清了两者的关系,有利于司法实务中正确地区分敲诈勒索犯罪与行使正当权利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利用机动车碰瓷行为的了解和研究,以及根据利用机动车碰瓷的地点、时间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等具体情况,碰瓷行为性质基本可以定为三种,即危害公共安全、诈骗、敲诈勒索,当情节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则分别构成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  相似文献   
3.
实践中运用传统理论很难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真正区分开来。本文区分了实践中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认定易混淆的两种情况,对于准确认定罪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冀瑜 《今日科技》2013,(5):48-50
网络购物在人们消费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成为流通领域的重要形式。而网络购物领域的不法行为也开始出现,恶意差评即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本文对恶意差评的行为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依照实施主体和目的对恶意差评行为进行了分类,并分别分析了其违法性质。在此基础上,针对恶意差评行为的法律规制难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但唐能 《科技信息》2008,(5):175-175
本文主要通过对抢劫罪和抢夺罪的特征,即抢劫罪与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进行分析比对,找出不同之处。另外,本文还对部分外国立法例对抢夺罪大致划分的三种类型:把抢夺罪列入盗窃罪的范畴、列入抢劫罪的范畴、列入独立罪,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敲诈勒索罪是一种常发性犯罪,而过度维权则是民事领域内行为人在行使权力时超过必要限度的一种现象。敲诈勒索与过度维权在行为表现上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试图对二者进行正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7.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二种犯罪。尽管刑法条文规定明确,但实务中有时却难以区分。就两罪相同之处而言,理论界和司法界争议不大,一般认为两罪的犯罪主观方面均为直接故意,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犯罪客体也基本相同。就两罪区别之处而言,一般认为两罪区别在于犯罪客观方面,然而客观方面具体有哪些区别呢?理论界和司法界分歧较大,理解认识不一。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笔者以为,两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犯罪手段不同,获取财物时间不同、获取财物之方式不同、获财数额要求不同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已有的刑法理论区分标准,从而比较容易把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