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0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武术的节奏是鉴别不同拳种和套路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武术的节奏特点,并以大量的文史记载及拳理、拳论,阐明中国武术的节奏与传统哲学、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张强  王波  陈垚 《甘肃科技》2006,22(3):38-40
敦煌,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镇。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敦煌现已成为一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但其城市特色并不明显。文章从文化、历史、地域背景等不同方面综合分析了敦煌的城市特色,并引入城市CI理念,全方位塑造敦煌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3.
详细阐述了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来恢复敦煌壁画三维信息的过程,以达到原样数字保存敦煌壁画的目的.通过建立洞窟的统一坐标系统,对洞窟壁画进行近景摄影测量,并把近景摄影测量获取的底片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经过坐标变换,建立每个墙面壁画的辅助空间坐标.在此基础上,经过模型定向、核线重采样、影像匹配、数字表面模型的生成,直至最后生成正射影像,恢复壁画的三维信息.从壁画图像处理的结果来看,所有控制点绝对定向的残差都在毫米级,壁画数字表面模型的中误差也在毫米级,也就是说敦煌壁画图像数据的几何纠正达到了毫米级.这表明用近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很精确地恢复敦煌壁画的三维空间信息,从而达到保护和永久地数字化存贮敦煌壁画、塑像文物的目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物保护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古代珍贵文物的保护、复原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纷繁中的简化--解析敦煌藻井图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设计的观点,从结构、色彩及组织三方面分析敦煌藻井图案“繁而不乱”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藻井图案纷繁精彩背后“简化”的造型规律,主要表现在结构上以“米”字格为基本结构,色彩上用色数量少,颜色之间互相穿插;组织上疏密有致,分层巧妙.这些特点为现代设计尤其在复杂图形的组织上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敦煌早期石窟中保存有5个完整的覆斗顶型洞窟,其窟顶藻井图案与新近公布的北大藏秦简中的陈起"三圆三方"宇宙模型一致。该图由中心三个圆外切三个互相叠交的正方形的形式构架而成,三圆直径分别等于三方边长,三圆直径之比和三方边长之比都为2(1/2)的倍数关系。2(1/2)这一特殊的勾股数,在中国传统宇宙理论中体现着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通过比对同期各地墓葬藻井图案,可以发现相同类型的图案表现的是三圆三方宇宙模型,表达的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体现的是天与天国的理想景象,传导的是天人合一的终极思想。  相似文献   
6.
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保护、管理和科研的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与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阶段。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切实提高了敦煌石窟的科技保护水平,开创了敦煌石窟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之路。先后承担了863国家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为什么修建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呢?除了复杂的社会原因、神秘的宗教传奇之外,令人信服的真正原因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科学地选择了地理位置。石窟的修建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特  相似文献   
8.
“岩彩画”是近年来国内艺术界从材质的角度新命名的学术概念。岩彩画是中国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至今,我们仍然能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它的画法痕迹和发展脉络。古老的岩彩画不仅对中国绘画,而且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绘画都有很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国内艺术界对失传的岩彩画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开发。现代岩彩画更加强调造型、色彩、肌理的相互交织,注重吸收西方的色彩成果及构成理论,将现代理念、敦煌壁画、工笔重彩和民间美术融为一个大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秀清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16-1418
敦煌文献释读两例:一是S.1946宋淳化二年押衙韩愿定卖妮子契、φ96《双恩记》“换”读为“惠”.意为“忧虑,担忧”;二是x01409后梁贞明六年辛奴子典腹生男胡儿契“始”读为“计”,意为“办法,计策”。  相似文献   
10.
盛唐以前敦煌石窟中出现较多杂密七佛形象.北凉石塔与敦煌遗书中的有关材料证明杂密七佛信仰在敦煌地区的流行.此佛教信仰的流行说明它具有较强的护世护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