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升管反应器中催化裂化与热裂化反应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对工业提升管中的催化裂化和热裂化反应进行了实验模拟研究,考察了反应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和剂油比对催化裂化和热裂化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催化裂化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缩短反应停留时间和提高剂油比可有效抑制提升管反应器中热裂化反应的发生,提高轻质油收率;提高反应温度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轻质油收率,但反应温度过高会使热裂化反应加剧,从而使产物分布变差;当采用高温、大剂油比操作时,缩短反应时间,尽量消除提升管反应后期的热裂化反应,是改善催化裂化产物分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突破常规催化裂化工艺单一依靠调节反应参数来改善产品分布和质量的控制模式 ,在优化外部操作条件的同时 ,在反应内部改变中间产物的油气分压 ,使反应向理想的方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催化裂化工艺相比 ,这种内外协调、优化控制的新工艺可使柴油产率提高 8个百分点 ,汽油产率仅减少1个百分点 ,而干气产率下降 1个百分点 ,重油产率下降 8个百分点 ,轻油选择性提高 10个百分点以上 ,大大改善了催化裂化产品的分布 ,达到了提高轻油收率、降低干气和重油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修正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的三集总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的动力学特点,并对中试装置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很好地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的原理从动力学方面予以解释,计算数据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新型预提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固流动规律、结构形式、操作参数、预提升汽分配形式及催化剂的分配方案等各个角度对工业提升管预提升段进行了实验研究,开发出油剂接触较为均匀,减少反应器结焦的新型预提技术,在工业应用效果良好,反应结焦减少,装置剂油比增大,操作弹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XTL-6型高低并列式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对装置进行改造,较好解决了催化剂流化效果不佳问题.装置已具备国内相同小型催化裂化实验装置的最新技术,新的控制软件、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能够使装置平稳运行,操作简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经过改造,产品转化率和轻油收率均提高,与生产装置数据接近,其中干气、液化气、汽油收率分别提高0.51%、1.49%、4.33%.实验产品性质得到改善,汽油辛烷值、柴油十六烷值稳定.  相似文献   
6.
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终止剂注入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自行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对胜利石油化工总厂60×10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体力学和稠密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 ,建立了气粒两相流的颗粒动力学模型 ,并结合催化裂化反应的集总动力学模型建立起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内原料油气和催化剂颗粒两相流传质、传热、反应的三维模型 ,用于考察提升管内催化裂化反应历程。给出了模型方程的数值解法、边界条件和差分方法 ,编制了模拟计算程序。模拟计算了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喷嘴附近催化剂颗粒的流动特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炼油厂实际标定的提升管出口组分浓度相一致 ,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对喷嘴附近催化剂颗粒流动特征的考察表明 ,催化剂的速度存在极度的非均匀性分布 ,喷嘴附近催化剂颗粒严重滑落  相似文献   
8.
在内径为186 m的提升管冷模装置上,对单个及两个喷口横截面为40 m×10 m的矩形喷嘴,采用k-ε双方程湍动模型,通过对喷嘴出口边界条件的修正,进行了气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射流气速为41.67 m/s,提升管底部来流气速为7.16 m/s.模拟结果显示,射流影响区约在喷嘴上方1.4 m处结束,根据射流流体在提升管内的流动形态,沿轴向可将其分为核心区,偏折区和发展区;射流的外轮廓为瓮形.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根据提升管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和渣油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集总模型,全面系统地考虑了气固两相之间复杂的流动、传热、传质以及各种操作因素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内化学反应的影响,确立了κ-ε-κp流动物理模型和渣油-回炼油反应集总模型,建立了渣油催化裂化提各管反应器三维气固两相流动、传热及反应模型,编制了大型模拟计算程序,并对工业提升管反应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两段提升管FCC新工艺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突破常规催化裂化工艺单一依靠调节反应参数来改善产品分布和质量的控制模式,在优化外部操作条件的时间,在反应内部改变中间产物的油气分压,使反应向理想的方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催化裂化工艺相比,这种内外协调、优化控制的新工艺可使柴油产率提高8个百分点,汽油产率仅减少1个百分点,而干气产率下降1个百分点,重油产率下降8个百分点,轻油选择性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大大改善了催化裂化产品的分布,达到了提高轻油收率、降低干气和重油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