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由基因突变的累积导致细胞信号通路调控紊乱而引起的.将通路中基因集的两个特性——高覆盖性和高排他性,与基因协变量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驱动通路搜索方法.旨在基因突变数据及基因协变量数据的基础上,搜索满足高覆盖性和高排他性的通路基因集,从而识别致癌的驱动通路.首先,通过对基因表达水平、复制时间和染色体状态3个基因协变量相互的关联性,以及它们与基因突变频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择复制时间作为影响基因突变频率的权重协变量.然后,将权重协变量与现有方法结合,构造了一个新的最大权重子矩阵函数作为组合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为克服该优化问题的NP难题,采用蚁群优化算法求解.应用该方法在肺腺癌的突变数据上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比现有方法找到了更多在已证实通路中的癌基因,而且其中包含多个互斥性显著的基因对,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金在权的因果排他性论证在当代心灵哲学领域对心理因果性问题的讨论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这一论证过程的详尽分析,探讨消解这一论证的可能途径,并通过对它的两个基本前提(物理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和因果排他性原则)的分析,最终表明问题的症结在于排他性原则背后预设了一种不恰当的因果观念,从而达到对这一论证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类带有竞争性的双致病毒的SIRS流行病模型,在假定完全交叉免疫和密度依赖死亡率的条件下得到了病毒间排他性的条件及疾病持续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科学当然不是一蹴而就出现在历史上的。究竟科学什么时候成为科学,说实在的无法也不必作排他性认定。本书说科学自牛顿起成为科学,意在强调科学的几项基本特征至此充分展现。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有三:作为对象的自然界,理性的权威地位,以及对科学探索本质的认识。而对此的讨论.对牛顿的评价,当以来自“一个在科学上同牛顿相匹敌的人”为上选。①爱因斯坦对牛顿赞誉有加,惺惺相惜,自然值得特别留意,其论述也常在这三个方面。让我们作一稍微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私营财团和政府在BOT(build-operate-transfer)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中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研究了公路建设中的排他性条件和出行者的不同时间价值这两个因素对道路定价和社会效益的影响问题.研究表明:私营财团在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目标下的收费价格决策,同时能够带来正的社会效益.而且,理论分析的结果证实排他性条件会随着高收入类出行者数量的不同而对私营财团收费价格以及社会效益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在政府授予特许权时应慎重考虑排他性条件的承诺.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水资源产权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的特殊自然和经济属性使得水资源稀缺出现并提出了明晰界定产权的要求.随着水资源紧缺的日益加剧,我国现有的基于行政手段配置水权的共有水权制度安排已不能有效地配置水资源,在实践中严重阻碍了水资源的市场化.因而,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提高共有水权的排他性,明晰水权,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符合经济发展的水权和水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8.
伴随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社会公平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主义中国坚持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道路,那么如何理解公有制的含义将变得尤为重要,而劳动平等又是公有制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的理解公有制与劳动平等的双重问题。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非还原物理主义下,金在权用排他性论证说明了目前的非还原物理主义或不令人满意,或不稳固,他推断了其可能的坍塌方向,即副现象论或还原物理主义,但该论证本身又有缺陷,如做修正,则得到四种可能的立场,即还原物理主义,分别预设物理因果封闭律和强物理因果封闭律的两种副现象论,和过决定论。文中的论证指出只有预设强物理因果封闭律的副现象论为可取,且这一立场也能和当今的心理-生理学的经验科学研究相吻合,即心理-行为因果只是大脑为行为提供的解释,而不是真实的,物理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存在多个竞争性平台的理论框架,研究了平台的两种排他性合约形式:传统排他性合约和“二选一”合约.区分了优势平台使用这两种排他性合约动机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形式的排他性合约对市场竞争和市场各方参与者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之间以及卖家之间的差异化程度是决定优势平台提供不同形式排他性合约的动机以及排他性交易对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的核心因素.当平台之间以及卖家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均较小时,优势平台选择提供传统排他性合约;而卖家之间的差异化程度较大时,优势平台选择提供“二选一”合约.尽管不同形式的排他性交易均会降低消费者剩余和总福利水平,但对其他竞争平台和卖家利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传统排他性合约可以同时降低多个竞争平台的利润,而“二选一”合约则可以同时降低多个卖家的利润.本研究为平台不同形式的排他性交易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