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孝经》是先秦时代的著作 ,在其成书过程中 ,曾子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从诸子之说与《孝经》的关系看 ,《孝经》之学在战国之季已经萌生。萌生之初的《孝经》有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与天子之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水流挟沙力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水流挟沙力问题是泥沙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对河道作冲淤变形计算时,了解某种水流条件下能够挟带的沙量,即水流挟沙力是很重要的.它是河道的重要特性和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古今中外,不少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不少半理论半经验公式或经验公式.但由于它涉及的因素复杂,理论本身不成熟,以往的研究公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长江下游的情况.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长江下  相似文献   
3.
波浪水流作用下疏浚抛泥损失的水槽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在恶劣海况下疏浚弃土的输移规律,在波流水槽中进行了单纯水流和波流联合作用下抛泥损失的模拟实验。实验表明,波流联合作用下抛泥损失率随波高加大的增长比单纯水流作用下损失率随水流速度加大的增长要明显,利用实验资料,估计了悬沙和底沙输沙造成抛泥损失率的分配和抛泥区底沙输移速度,并讨论了以波流场的抉沙能力作为参数分析抛泥损失率与流场动力特性关系的可行性,比较了窦国仁、刘家驹和曹祖德3种波流场的挟沙能力表达式用于这一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投影的定义,并研究它们的若干性质。  相似文献   
5.
作者应用B.Linnhoff等人提出的狭点技术,对年产6万吨苯乙烯装置换热网络的50余个换热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两项改进意见。改进结果可节省3.4 MPa的高压蒸汽3.18 t/h,冷却水48 t/h,另外对换热网络最小温差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就前三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孔子的“大同世界”和“小康社会”主张都是代表贵族利益的。由于中西方文化本源性的差异 ,柏拉图比孔子更激进。生逢乱世 ,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把大济苍生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奋斗目标。由于政治主张落后于时代 ,因此在当时的社会实践中几乎都是失败者。政治上失意之余皆通过传道授业的方式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两位巨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正确理解悬沙运动方程底边界条件即近底泥沙通量的诸多处理方法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性,避免泥沙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带来的偏差,归纳总结了近底泥沙通量的各种表达式,对它们的适用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挟沙力、切应力、参考浓度或临界速度等方法处理近底泥沙通量,表达形式虽然多样,或将临界切应力换成对应的临界速度表示,或加入一些修正系数,但其物理本质不变,只是为了处理一些具体问题而做的简化或修正;挟沙力方法和切应力方法的经典形式用于描述近底泥沙通量更具一般性,这2种方法描述的物理过程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挟沙力、阻力沿河宽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游荡型河流挟沙力、阻力沿河宽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道断面形态变幅较大是影响现 有二维挟沙力研究方法应用到游荡型河流中的主要原因;阻力沿河宽分布除河道断面形态影响之外,滩槽水 流差异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引入反映河流断面形态变幅以及滩槽差异的因子,结合黄河水沙资料对现有 公式进行修正,得到适用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二维挟沙力、阻力公式。  相似文献   
10.
尚俊 《科技资讯》2010,(19):63-63
在分析黄河水含沙量对渠道淤积的影响和渠道在设计流量时的挟沙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输配水渠道在运行管理、设计、施工中可能形成低于不淤流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减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