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伊河特大桥工地进行了两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静、动载试验,两根桩中的一根采用了桩端压力灌浆新工艺。介绍了该试验的情况和试验结果,并对卵石层中的大直径灌注桩和经桩端压力灌浆处理后的桩在高应变测试中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等温过程的功率原理并利用分离变量导出了直杆在轴向动载荷P(t)作用下弹性动态屈曲模态的时间放大函数T(t)的常微分方程T+[λ2-λ1(P(t)]T=0.用Liapunov第二方法分析了该常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导出了一个稳定性的充分条件Pmax<λ2/λ1;P(t)≥0.这是一个基于动力准则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原ZS6型振动筛投入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设计理论对%S6型直线振动筛进行了改进设计。以激振频率和隔振系统刚度为设计变量,以隔振系数(传递给底座的动载荷)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考虑到16个约束条件,建立了直线振动筛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采用综合约束函数双速下降算法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计算出不同设计变量初值情况下的优化设计结果。改进后的ZS6型直线振动筛的激振效果得到改善,从而可大大提高钻井液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师秀明 《甘肃科技》2006,22(9):123-124,99
大型动载构件的检修制度确立是确保结构安全性的关键方面。本文分析了高可靠性动载构件检修周期的等可靠度模型,并以铁路货车RD2轴为例,计算验证了其检修周期调整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柴油机的连杆螺栓联接(非标准件)为例,在微机上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螺栓各圈螺牙的载荷分布,螺栓的静、动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与研究。提出了较材料力学经验公式精确的既简单又实用的螺纹联接的动载荷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正>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尤其是承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是"螺纹联接"一章的重点.要进行强度计算,必须先求出其受力的大小,而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与变形的关系则是该章的难点.由于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实际变形是人的肉眼所见不到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非对称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分析,建立了齿轮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数值积分和数值仿真方法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振动研究.针对齿轮传动的时变刚度特点,比较了标准齿轮与非对称齿轮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在同等工况下,非对称齿轮比标准齿轮具有更良好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动载荷下边坡的失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公路和铁路承载结构以及载荷性质的不同,利用LUSAS有限元分别对两种动载的属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种载荷的位移、应力的时程曲线和应力变化轮廓,以及两种不同结构体的本征值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利用这些结果得出了两种动载荷的“有害频率”和“有害动载时间”.根据动载属性分析,结合实际事例,利用FLAC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载荷对边坡的扰动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长冲程抽油机传动胶带中的动载荷,重点讨论了胶带弹性及抽油机工况对动载荷的影响。为正确地优化动力参数,统筹确定机一电系统的力学参量,合理地给定抽油机的有关技术参数,保证抽油机达到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蜂窝式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催化剂磨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侵蚀速率的经验表达式,提出了反应器内催化剂侵蚀速率及催化剂侵蚀承受系数β。其次,对催化剂磨蚀模型进行了研究,结合实践导出了催化剂综合磨蚀系数值及不同孔数催化剂的临界侵蚀速率。最后,分析了飞灰对催化剂磨蚀的影响及在飞灰作用下催化剂的壁厚减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孔数的催化剂其承受烟气侵蚀的能力不同,孔数越少的催化剂侵蚀承受系数β值越大,反之越小;不同孔数的催化剂其综合磨蚀系数a_H不同,18孔、20孔催化剂其综合磨蚀系数a_H较其它催化剂低,但是其临界侵蚀速率EC/λ较其它催化剂高;飞灰中粗颗粒飞灰、不合理的飞灰级配、飞灰中Al_2O_3及SiO_2的含量、飞灰的入射角及在反应器内的灰场分布等是导致催化剂飞灰磨蚀的重要因素,当飞灰中Al_2O_3及SiO_2的含量超过80%、飞灰的入射角偏差超过±10°时,催化剂的磨蚀速率明显增加;当灰场分布偏差大于20%时,催化剂局部磨蚀速率明显增加,飞灰覆盖堵塞催化剂风险加大;通过飞灰作用下催化剂壁厚减薄的规律分析,总结提出了催化剂的磨蚀主要是烟气的入口效应引起,通过增加催化剂硬化段长度及提高硬化段硬化效果可以有效缓解催化剂磨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