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器乐教育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性,一些专业的乐器也开始走进普通家庭。扬琴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乐器,它音色华丽、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又善于表现各种情绪,加之其外型美观的设计,倍受家长和学生喜爱。我从事扬琴教学有近10年的时间,学生大部分是幼儿和少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教学的重中之重。扬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学问,但幼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幼儿扬琴教师必须熟悉幼儿心理,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搞好扬琴教学。总结这些年的扬琴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儿童心理,渗透扬琴基础知识和乐曲。  相似文献   
2.
扬琴教学应根据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情感,加强表演意识,提高综合教学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实践,就上述问题发表个人看法和心得。  相似文献   
3.
戚梅 《枣庄师专学报》2005,22(3):101-105
建国以来扬琴艺术得到高度发展,从三个时期对建国以来扬琴演奏技法及创作的发展进行历史梳理,探讨扬琴在各个时期演奏技法及创作方面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看出建国以来扬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弹词三六》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对其演变过程、曲式结构、艺术特色等进行了剖析。认为尽管《弹词三六》流传至今已成为扬琴独奏曲,但最能淋漓尽致表现丝竹乐曲江南风格的演奏形式仍然是合奏。因为扬琴独特的乐器性能,对于融合乐队音色、调和各乐器的个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媛 《科技信息》2011,(18):271-271
扬琴演奏技巧繁多,颤竹的运用是最为常见的技巧之一,如何演奏好颤竹也是扬琴爱好者比较关注和头疼的问题,本文就几种颤竹的演奏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并且对演奏中要注意的要点和重难点进行了提示与讲解,希望能帮助因演奏不好颤竹而困惑的爱好者们走出谜团,轻装上阵,演奏出更多更好的扬琴作品。  相似文献   
6.
山东琴书早期被称为"唱扬琴"、"打扬琴"等,民间艺人有种说法"扬琴好比犁子耙,坠琴好似领墒的牛",充分说明了扬琴在山东琴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扬琴在山东琴书中的伴奏特色:扬琴的演奏形式为单手弹奏;扬琴伴奏时主要以简单的节奏型随腔走;伴奏中演奏的音域较窄,与唱腔音域基本相同;扬琴伴奏织体中突出横向旋律进行的特色;扬琴伴奏对山东琴书唱腔的作用主要围绕着接腔送韵进行。  相似文献   
7.
8.
<离骚>是中央音乐学院黄河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其作品以情为根,情系乐中,乐情合一,使扬琴音乐极赋内涵和深度.用黄先生的话来说:"情动未然,感悟于心."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除了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之外,更多的则是把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情感的感悟淋漓尽致地充分表现出来.正如黑格尔所言:"只有用恰当的方式把精神内涵表现于有组织的声音形式,音乐才成为真正的艺术."所以演奏是否成功取决于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9.
蔡霞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3):102-103
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笔者的演奏与教学经验,解析了中国扬琴演奏外国曲目中的利与弊,以期为众多扬琴演奏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曹玥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230-231
中国扬琴作为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之一,已逐渐成长为富于东方音乐魅力的世界性民族乐器,其乐器教学研究成果也与日俱丰.综合近十余年来的扬琴教学研究成果,分别从扬琴教学通论研究、教学原理研究、具体教学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得与失的深刻分析,并就当前扬琴教学研究中学术性差,创新性不足以及欠缺理论深度等现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