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焉 《科技智囊》2006,(7):85-85
偶然间打开电视,只见又是一组一组的电影明星走在红地毯上,还以为是昨日的戛纳电影节红地毯秀在重播,看了一下时间——不可能在同一时段重播!再细看屏幕下面的注脚,才知道今天播的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不同的布景样式,同样的鲜红地毯(在电视中看不出质地上的差别),同样的盛装美服——男士几乎都是黑白装,女士则全套晚礼服。坦言,除了换了一批黄色的面孔以外,国内的明星确实在装束上与国际接轨了。而这场地毯秀的环节设计与戛纳电影节也如出一辙,但是在布景的设计上还稍逊一筹,似乎少了些精致。  相似文献   
2.
杨晋 《世界知识》2014,(11):74-74
<正>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在热播。其实早在4月上旬的戛纳电视节上,《舌尖2》就已经是"未播先热,未播先售",多国电视机构纷纷争抢播映权。有趣的是《舌尖》的英文翻译"A Bite of China",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中国咬了一口",这多少令外国人不知就里,甚至有点恐惧。而在4月15日的首映式现场,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句非常恶搞但更为贴切的英文翻译——In food we trust(我们信仰食物)。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大约有700个电影节,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批准认可、并有着较高质量的国际性电影节大约有50个。几乎所有电影节都不是以着营利为目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电影节规模大小,都是文化交流与市场交易并存的盛宴,商业元素、经济效应作为电影节的副产品一直都存在,甚至支撑着整个电影节发展。  相似文献   
4.
朗朗 《世界博览》2010,(11):87-87
戛纳国际电影节从来都是一个在矛盾中狂欢的节日。戛纳无疑是世界上最浮华的所在——这是一场贵族运动、名车和顶级香槟的巡游,让人联想起欧洲波西米亚历史久远的上层社会。但同时,在这里展演并最终获奖的电影作品通常高调地批判这一种贵族的浮华文化——尖刻地警告这种金钱制造的社会阶层是怎样撕扯掉我们的人性。  相似文献   
5.
魏皓 《世界博览》2015,(1):74-77
在2014年11月的韩国电影青龙奖上,宋康吴击败众多对手,夺得了影帝桂冠;2014年11月的韩国电影大钟奖,另一位戏骨崔岷植则登顶最佳男演员。这两位的年纪加起来已经近100岁了。韩国电影的实力PK又一次以大叔们的胜利而告终。韩国演艺圈有一个很奇妙的现象: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花美男“欧巴”(韩语中的哥哥,意指年轻的男子)把持着三大台连续剧,为“韩流”席卷东亚立下不朽功勋;而另一方面,“逼格”更高的电影圈却一直是演技派“阿加西”(韩语中的大叔,意指年长的男子)的天下。这些动辄从影十几二十年、手头没拿过几个影帝都不好出去打招呼、顶着鸟窝头的糙汉们,却实打实地塑造了“韩国电影出精品”这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黄小燕 《世界知识》2010,(23):46-48
<正>这个戴眼镜的高个子男人个性沉默,却始终怀有一种使命感,即希望透过电影向全人类说话。杨德昌,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手,2000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尽管他2007年英年早逝时仅留下八部电影,但却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等堪称不朽  相似文献   
7.
读书     
《科学世界》2011,(4):96-96
  相似文献   
8.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5,(5):78-79
<正>和莫迪一起自拍据外媒报道,印度人民党近日发起一个名为"和莫迪一起自拍"的活动,旨在号召热衷科技的印度年轻人在德里市议会选举中为印度人民党投票。据报道,德里的各大公共场所安装了大约1500个"自拍亭",亭中安放着一个三脚架和一部智能手机,以及专门用于播放照片的显示屏,同时还有志愿者帮助人们与应用程序中的莫迪照片"合影"。据称,在活动发起后的十天内,就有多达7万张自拍"合影"诞生。活动组织方为此还建了一个网站,用以更新从德里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9.
正电影节其实就是一扇窗户,打开这扇窗户,世界就在眼前。它早已跨越了单一的电影元素,而是杂糅了工业、艺术、文化和商业等领域,构成一个以新理念为主导的多元化电影盛宴。北京国际电影节已走过了四个年头,始终本着"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这一宗旨,以"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为定位,与世界上其他电影节一样是电影人参与的流动的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王小帅出生于1966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其“地下”作品一直关注边缘人的生活与情感状态,以此为题材的《冬春的日子》《极度寒冷》《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和《二弟》等影片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性声誉以及“盗版一代”青年观众的喜爱。2005年初王小帅被正式“解禁”,恢复了导演资格,《十七岁的单车》更名为《单车》获准在国内公映,但相较而言新近的《青红》才是真正意义上首部“浮出地表”的王氏作品。当这一代导演终于“长大成人”,一方面获得了远较以往更为宽松的电影创作环境,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艺术风格、影像技术,到票房收益和后市场开发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和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生代之所以被指称为“这一代”,不仅仅源自他们美学特征的相似性,更来自他们共同置身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自我确认”的修辞冲动。本期邀请的四位作者中,鱼爱源是网络上炙手可热的新锐影评人,他的论文《主体身份与影像策略》从新生代导演的影像表达入手,探讨这种“自我确认”的文化实践的意识形态特征。徐钢教授的《“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北京单车>中的电影现实主义和中国城市景观》在跨文化理论视野里对王小帅式的“电影现实主义”进行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分析。杨俊蕾博士的《影像记忆中的历史和个体》以意志、规训为关键词,对影片《青红》背后历史与个人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聂伟博士的《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则以王小帅为典型个案,从民间与欲望的角度讨论了新生代电影的都市叙事立场与价值关怀问题。围绕王小帅的话题显然还不止于此,作为一位正在从“地下”向“地表”上浮的导演,与之相关的研究具备了指涉中国当下文化现实的辐射效果。而对他的考察也相应地呈现为即时、互动和多元的向度。比如,如何理解新生代电影与主流院线的商业权力关系?新生代电影在重新整合、培育观众资源的过程中,如何面对那些“看不见”的“盗版一代”的拥趸群体?这些都将使“浮出地表”的新生代电影导演们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