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家闻一多向来被认为是具有阳刚气质的诗人,但是其充满强烈爱国热情的作品中却充满了感伤气质;唯美的徐志摩的爱情作品,更是流溢着遮挡不住的感伤气质。时代因素和个人遭际是这种气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海子诗歌意象丰富,意蕴深厚,极具艺术张力,例如“秋”意象。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海子抒情诗中“秋”意象。首先,“秋”象征丰收而荒凉的人世;其次,论述“秋”的感伤;最后,“秋”是幻象丛生的国度。  相似文献   
3.
魏晋感伤主义的弥漫和文人对死亡的感触与表现,既是汉末哀生之风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从原始神话到两汉时期人们的死亡态度在文学上的反映。魏晋哀挽文学在这种社会思潮和审美趋向的影响下,抒情的私人化色彩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对楚辞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借"香草美人"意象,寄遥情于婉娈。屈骚中的"香草美人"主要表达政治之恋,李商隐的诗歌亦如此,精神上直承屈骚,但诗意朦胧;其二,叙"高唐"故事,寓感伤于艳情。李商隐的身世遭际、性格气质与宋玉相似,故有宋玉式的文学选择:"感伤与艳情",但李商隐显得从容不迫,而更加细致入微地观照现实的悲剧与心灵的优美,从而展现出晚唐诗歌典型的"绮怨"之美。  相似文献   
5.
统观田汉20世纪20年代的感伤悲剧创作,其艺术表现形态既不完全雷同于西方经典悲剧观念,也并未死板地恪守中国古典悲剧的艺术程式,而是根据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选其所需,用其所爱,形成了独具田汉特色的悲剧表现形态,从而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新兴话剧界独树一帜.本文从悲剧角色、悲剧中突、悲剧氛围、悲剧语言四个方面对田汉悲剧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言情大师周邦彦情词的风格特征及其创作上的精巧的技术之分析,阐明了周邦彦在词坛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7.
以“感伤”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感伤美的不能长终,感伤梦的不能永恒;长恨美好存在的毁灭,长恨破坏美的外在力量,从而抒发作者红颜薄命与历史无情的深沉慨叹。而这样一个主题的确立,更适合于这篇长叙事诗伸缩自如,异彩纷呈,变化灵活的歌行体艺术结构。其感伤的内容和对象的情感化、写意化处理形成了巨大的艺术潜势,召唤后世文人对它进行再吸收、再创造、这便是“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8.
活跃于太康文坛的陆云,对六朝文学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对陆云的论文书简<与兄平原书>作了抉择与梳理,探讨了陆云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即文学情感论.文章主要从情感论的特质、情感论形成的原因以及以情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主要论述了杜甫创作活动中感伤的情感主调与创作的关系。通过不同的时期阐述,分析这种感伤的变化以及对杜诗的创作主题和内容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在创作中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和《纽约客》小说集,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了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他继承中国古典感伤文学凄婉温柔的文学气质,把20世纪那特定动乱年代处于颓势的中国各阶层人们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历史哲学和文化高度进行审美观照,意在充分表现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悲天悯人的文化情结及其忧郁感伤之美,使当代中国文学得以拥有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