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5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潜提出"人生艺术化",并指诗之美在情趣饱和的意象。艺术是情趣的活动,但有人情趣丰富,有人情趣干枯。在情与理孰轻孰重的论辩中,朱光潜认为纯任理智的生活,趣味剥削无余,且道德亦流为下品,"人生应有若干喜剧才行"是他的回答。艺术貌似无所为,却弥补了道德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百老汇、爱丽舍宫、紫禁城……它们并不真的存在,但就在此刻,几百万人却在来来往往……一个奇幻而又真实的新世界,正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展,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它如何运转?商业公司为何蜂拥而入?它又有怎样的社会逻辑和处世哲理?且让我们就此启程,体验全然不同的“第二人生”。  相似文献   
3.
兰辛 《科技信息》2007,(7):135-135
音乐课堂教学应从创设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利用“审美”和“情感”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是一种多重符号,它“一语双关”。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构成形象和图画,深层意义构成情感、思维或哲理。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深层意义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不着一字”法、双关法、象征法、析字法。表层意义是固定的、不变的;而深层意义则是流动的、变化的。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透过字里行间去领略作者的言外之意,去理解作品所蕴合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是因小品散文的成就而确立的。他的小品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情趣”和“随手征引”。“情趣”使得他的文章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神韵,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随手征引”源于周作人的博学,它不分雅俗,左右逢源,使文章极富知识性。  相似文献   
7.
卫勤 《科技信息》2007,(21):71-72
解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看出,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得到了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无论在哪一个领域的教学,低年段都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将这样目的的教学称为“情趣教学”。本文就语文情趣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施策略作了粗浅的论述,并阐述了康巴藏区实施小学语文情趣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罗隐的诗     
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题材广泛,主要分五类:干谒诗、下第诗、咏物诗、咏史诗及其他。其诗风格独特,具有讽刺性、哲理化倾向、含蓄、通俗等特点。其创作对宋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程华 《科技资讯》2006,(8):142-14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台湾,中国文人传统的精神活动空间已被现代化进程侵蚀殆尽。高阳却以历史小说为工具,力图保有一份文人传统的优雅、闲适情致并争取社会的认同。他的历史小说既迎合大众猎奇心理,又加以合理化修正和雅化处理,其作品对传统与现代、通俗与高雅的调适为当代历史小说创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