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悟性稻米     
早在秦汉时期,稻米就是南中国的主粮.魏晋时期,北方动乱频繁,北人大批南迁,促进了南方水稻技术的发展.唐宋之后,南方稻区已为全国粮食的供应基地.唐代文人韩愈称"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即江南税收占了全国的9/10)."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都是尽人皆知的民谣.  相似文献   
3.
我国技术发展是在中西化交融和冲突的时代背景上进行的,化观念冲突必然对技术发展的形态和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中着重分析了对我国当代技术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五种化观念冲突,即“天”与“人”的冲突、“体”与“用”的冲突、“道”与“术”的冲突、“人”与“物”的冲突和“知”与“悟”的冲突,分别讨论了它们的思想渊源和现实体现,实际上,我国技术发展中一些困扰人们很久的现实问题,恰恰有着化观念冲突的深层原因,只有逐步消防化观念冲突的影响,将技术现代化和化现代化统一起来加以认识,才能使我国技术发展走上顺利的坦途。  相似文献   
4.
"顿悟"和"渐悟"思维形式是一对不同的思维形式,但它们又都是在"领悟思维形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领悟"等思维过程中的表现状态。"顿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先民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的内容"突然式"进行的"有效"把握进程。它通过"物象"、"物象群"或"表象群"、"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而信息接受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累积的"体验"或"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历经"顿悟"途径或形式,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过程或状态。  相似文献   
5.
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探讨了科技工作人员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通过自修提高英语水平的问题.提出了确定目标、制定计划,以阅读带动听、说、读、写、译,逐步克服汉语的影响,获得较高层次上的对英语的“悟性”,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水平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邓丽娟 《科技信息》2011,(25):I0268-I0268
语文教材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充满情趣的美的世界,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不能正确审美呢?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审美悟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是以“唤起论”为核心的,即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关系因素唤起经过习得存在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关系”一词包含四层含义:真实的关系、存在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悟性活动(唤起活动)或见到的关系、唤起关系的情境。狄德罗认为美的本质在关系,美可以分为能够唤起的、客观事物真实关系的真实的美;已经唤起的、见到的关系的见到的美。在狄德罗看来,真实关系的真实的美和见到的美一样都是和主体相关,因此狄德罗从主体出发探究产生美的判断分歧的原因,并站在知识启蒙的立场为厘清和矫正美的判断分歧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由于地处海边,容易受到海潮的影响,水质较咸,所以城中多井泉,名井很多,达摩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但是由于时间较久,历代方志记载出入较大,所以达摩井的所在就很难说清楚。文章试图通过对悟性寺所在的考证来说明达摩井具体位置难以确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提倡“煮书”和“煮课”。于老师为了把发现留给孩子,他在教学之前十分注意“煮书”和“煮课”。“煮书”就是备课前和写好教案后的钻研,认真地跟文本对话,细细品位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煮”课,则是教师上课之前反反复复地说课,细细和纸上的那个“教学假设文本”对话,实现最好的选择、最好的设计、最好的语气语调,力图把孩子们教出灵性和悟性来,真正实现“把发现留给孩子”。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激励者,还要唤醒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多讨论交流。不做一番课前的“煮”功,教学怎么能上升到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0.
"他悟"和"自悟"思维形式,是"悟性思维形式"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不同表现形态。人类原始先民们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他悟"思维形式,是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内容"更有效"的把握情形;它通过"物象"或"物象群"或者"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及其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他悟"思维形式主要体现信息接受主体的一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意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中的领会、理解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